丧律的意思、丧律的详细解释
丧律的解释
谓丧失军纪,军中律令不行。多用为军事失利的婉辞。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边兵丧律,王略未恢。”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近者 辽 军 张立遇 等丧律,实由内外不同心。”参见“ 失律 ”。
词语分解
- 丧的解释 丧 (喪) ā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丧乱。治丧。吊丧。 丧 (喪) à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专业解析
"丧律"的汉语词典释义
"丧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军队丧失纪律或作战失利,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的失败或军纪涣散的状态。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语义解析
-
字义构成
- "丧":本义为失去、灭亡。《说文解字》释为"亡也",引申为失败、溃散。
- "律":原指音律,后引申为法律、规则,特指军队的纪律或作战法则(如《周易·师》"师出以律")。
合成词义:指军事行动中纪律崩坏或战事失利的状态。
-
引申义
在古籍中常扩展为整体战局的溃败或战略目标的落空,强调因纪律涣散导致的军事失败。
二、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释为:"谓军队丧失纪律而致战事失利。"
书证:
- 《南史·梁武帝纪》:"魏军丧律,淮肥有奔鲸之兆。"
- 唐代李峤《神龙历序》:"时属丧律,事切戎机。"
-
《辞源(修订版)》
释为:"军队失去纪律约束,导致作战失败。"
书证:
-
《古代汉语词典》
释为:"军队纪律废弛,作战失利。"
三、经典文献用例
-
军事语境
- 《宋书·武帝纪》:"贼丧律宵遁,众军追奔。"(指敌军溃败)
- 庾信《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以"丧律"暗喻国势倾颓)
-
比喻用法
后世亦引申为行事准则的丧失,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学术丧律,文辞浮诡。"
四、语义演变
该词属中古军事术语,盛行于魏晋至唐代文献,宋后逐渐少用。现代汉语中已被"溃败""纪律涣散"等替代,但仍在历史研究、古籍注释领域保留。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www.hydcd.com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汉典网(字源解析):https://www.zdic.net
- 国学大师(文献检索):https://www.guoxuedashi.com
网络扩展解释
“丧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àng lǜ,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
1.核心含义
- 军事失利:主要用于形容军队丧失纪律或作战失利,带有委婉的修辞色彩。例如:
- 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边兵丧律,王略未恢。”
- 唐代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提到“辽军张立遇等丧律”,均指军队纪律涣散或战事失败。
2.词语构成
- “丧”:表示丧失、失去;
- “律”:指军纪、法令。
合指因纪律败坏导致军事行动失败。
3.其他解释争议
- 部分网络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心情低落、失去生活乐趣”,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丧”字单独含义的误用,需谨慎采纳。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文学作品中,描述战争或军队相关的失败,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
建议以权威古籍和军事历史类文献的解释为准,即“丧律”主要指军事纪律或行动的失利,而非泛指情绪消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军事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背水战北乡边地别悰避堇补理不悟朝夷暮跖瞋决赤熛宠望词综大放厥词埭岸阽危之域动産发忿发开反噬風波蜂攒古木参天国无二君厚情黄馘浑脱囊架谎凿空集安鞿镳金门金县击切咎患款附窥觎狼藉僚属林巘俪语履长律琯迷忽清样七五三任性山罍舍近谋远神后适要爽朗阗阗条修叶贯徒工土系菵米物直相憎销融狭心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