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世的意思、辅世的详细解释
辅世的解释
辅佐世人。《孟子·公孙丑下》:“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汉 班固 《答宾戏》:“敢问上古之士,处身行道,辅世成名,可述於后者,默而已乎?”《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拓跡垂统,必俟圣明,辅世匡治,亦须良佐。” 明 文徵明 《谢李宫保书》:“某诚知陋劣,不足辱公,而公岂以区区一人,而懈其厉人辅世之盛心哉!”
词语分解
- 辅的解释 辅 (輔) ǔ 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 帮助,佐助:辅佐(协助,多指政治上)。辅弼。辅助。辅导。辅相(刵 )。 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畿辅。 人的颊骨:辅车相依(“车”
- 世的解释 世 ì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世代(.很多年代;.好几辈子)。世纪(指一百年)。流芳百世。 一辈一辈相传的:世袭。世家(.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
专业解析
“辅世”的汉语词典释义
“辅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辅”与“世”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辅佐君主治理天下,匡济时世。具体解析如下:
-
字义分解
-
引申义与典籍用例
- 匡扶社稷:多指臣子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如《孟子·公孙丑下》载:“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强调以德行辅世治民的重要性。
- 济助时艰:在乱世中力挽狂澜。如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言:“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然顾以谓辅世之任,未可以轻属人。”体现辅世者需承担重任。
-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释为“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ISBN 9787532603739)。
- 《古代汉语词典》:注解为“辅助君主治理天下”(商务印书馆,2014年,ISBN 9787100107911)。
经典文献参考来源
- 《孟子·公孙丑下》全文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孟子原文链接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收录于国学导航(guoxue123.com):
王安石文集链接
(注:文献链接为可访问的权威古籍数据库,释义综合古代汉语工具书及经典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辅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ǔ shì,其核心含义是辅佐国家、造福社会。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字面结构:由“辅”(辅助、支持)和“世”(社会、天下)组成,强调通过辅助行为服务国家与民众。
- 核心思想:体现儒家“济世利民”的理念,主张通过个人能力或德行推动社会进步。
历史渊源与经典引用
-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提出“辅世长民莫如德”,强调以德行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是“辅世”的伦理基础。
-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提到“辅世匡治,亦须良佐”,说明辅世需贤能之士协作,突出实践中的团队作用。
- 汉代班固《答宾戏》
以“辅世成名”描述士人通过修身行道实现社会价值,扩展了个人层面的意义。
使用场景
- 古代语境:多指官员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如“良佐辅世”。
- 现代引申:可泛指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行为,如公益事业、政策建言等。
“辅世”融合了道德责任与社会实践,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精神的体现,也可延伸至现代公民的社会参与。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可参考《孟子》《三国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沙八月春边窗比附车工次雎大舫大气保温效应定命兜率二德访世番茹反语凤枕凫骑钢崩公谨韩终浣练化易回变胡夷鱼嘉靖八才子肩劳任怨减弱疾瘯旧服口条狂宕宽厚懒龙两栖梁园龙穴媒红麪杖密进铭刻贫陋起殇齐整区种认赔生长期讼过填服颓陵枉口危词委决危时尉氏委注吻吮诬词絃词相臣衔聚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