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杂剧名, 元 杨显之 撰。演 郑嵩 杀 萧娥 ,发配 沙门岛 事。因儿女曾于风雪交加、寒冷无比时送饭于亭,故取为剧名。亦借指饥寒落魄者的住处。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你回窰去勿勿勿,少不得风雪酷寒亭。”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三折:“你本是 郑元和 也上酷寒亭;俺娘那茅茨火,熬煎杀纸汤缾。”
“酷寒亭”是元代杂剧中的一个经典意象,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酷寒亭》是元代剧作家杨显之创作的杂剧,剧情围绕郑州孔目(文书小吏)郑嵩展开。他因贪恋妓女萧娥,导致原配妻子萧县君被气死,后萧娥虐待前妻子女并与人私通,郑嵩怒杀萧娥,最终被发配沙门岛。剧中“酷寒亭”得名于郑嵩儿女在风雪交加时为他送饭的亭子,象征极寒与苦难的场景。
在元代文学中,“酷寒亭”逐渐演变为一种隐喻,代指:
该剧通过郑嵩的悲剧,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文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作者对“女色败家”的道德劝诫。其写实风格在元代爱情主题盛行的杂剧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杂剧细节或元代文学背景,可参考《汉典》及知网相关研究。
酷寒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其意思、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酷寒亭的意思是寒冷的固定建筑物,特指供人休息避寒的亭子。
酷寒亭的“酷”字的部首是酉,同时“酷”字的笔画数为11画;“寒”字的部首是宀,同时“寒”字的笔画数为11画;“亭”字的部首是十,同时“亭”字的笔画数为9画。
酷寒亭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是由“酷寒”和“亭”这两个词组成。它起初是用来描述极端寒冷的天气条件下供人们避寒的亭子,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供人休息的亭子。
酷寒亭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酷寒亭」。
酷寒亭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与现在的写法相同。
1. 冬天来临,我常常在酷寒亭里喝一杯热茶,暖和一下身子。
2. 他建了一座酷寒亭,供周围村民避寒和休息。
与酷寒亭相关的组词有:酷热亭、山亭、凉亭。
与酷寒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寒舍、亭子、茅屋。
与酷寒亭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温暖室内、暖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