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弦揆日的意思、鸣弦揆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弦揆日的解释

《晋书·嵇康传》:“ 康 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 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后以“鸣弦揆日”称赞 嵇康 的恬静寡欲,坦荡无私。《后汉书·逸民传论》:“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犹不显,况怨累之为哉!与夫委体渊沙,鸣弦揆日者,不其远乎!” 李贤 注:“鸣弦揆日,谓 嵇康 临刑顾日景而弹琴也。论者以事迹相明,故引 康 为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鸣弦揆日”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词义解析

    • 字面拆分:
      • “鸣弦”指弹奏琴弦,暗指嵇康临刑前弹琴的行为;
      • “揆日”意为观测日影(揆:测量),引申为把握时机或面对命运的从容态度。
  2. 典故出处
    出自《晋书·嵇康传》:嵇康在东市受刑前,三千太学生请愿未果,他从容“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展现超然气度。后世以此形容人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品格。

  3. 深层内涵
    该成语不仅赞颂嵇康面对死亡的镇定,更延伸为对高洁人格的推崇,常用于比喻在困境中保持精神自由、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如《后汉书·逸民传论》引用此典,强调隐士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评论中,形容人物高尚情操,如:“他如鸣弦揆日般坚守信念,不为外物所动。”

建议延伸阅读:可参考《晋书·嵇康传》原文及《后汉书》相关注解,进一步理解其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弦揆日

《鸣弦揆日》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常用于形容琴棋书画艺术家的技艺高超。该成语的拆分部首分别为鸟、弓、手和日,笔画总数为21画。

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乐府诗《长歌行》,其中有一句“鸣弦曳日”。到了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形容音乐表演中琴弦鸣奏的声音和演奏出的高贵曲调。同时也可引申为描写其他艺术家才华纵横的场景。

在繁体中文中,鸣弦揆日的写法与简体中文保持一致,没有任何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中,鸣弦揆日的字形与现代有一些区别。具体而言,字形中的部分笔画可能有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但整体上看仍然可以认出是鸟、弓、手和日这四个部首组成的字。

以下是一些可以使用鸣弦揆日的例句:

  1. 他的琴棋书画作品,鸣弦揆日,引人入胜。
  2. 这位艺术家在演奏时,鸣弦揆日,让人沉醉其中。
  3. 他的书法技艺精湛,每一笔都鸣弦揆日。

以下是一些与鸣弦揆日相关的单词:

通过学习《鸣弦揆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家的才华与创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