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弦揆日的意思、鳴弦揆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弦揆日的解釋

《晉書·嵇康傳》:“ 康 将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 康 顧視日影,索琴彈之。”後以“鳴弦揆日”稱贊 嵇康 的恬靜寡欲,坦蕩無私。《後漢書·逸民傳論》:“若伊人者,志陵青雲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猶不顯,況怨累之為哉!與夫委體淵沙,鳴弦揆日者,不其遠乎!” 李賢 注:“鳴弦揆日,謂 嵇康 臨刑顧日景而彈琴也。論者以事迹相明,故引 康 為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鳴弦揆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文獻背景進行解析:


一、詞語釋義

  1. 字面拆解

    • 鳴弦:指彈奏琴瑟使弦鳴響,引申為調整音律或規範秩序。
    • 揆日:"揆"意為測量、推算;"日"指日影或時日,合指通過觀測日影長度确定節氣、曆法。

      整體字義:通過音律校準與天文觀測,制定曆法、規範時序。

  2. 典故出處

    語出《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後衍生為"鳴弦揆日",描述上古賢君(如堯舜)命官員觀測天象、制定曆法以指導農事的社會治理活動。

  3. 引申含義

    象征以科學方法規範自然秩序與社會運行,體現古代中國"天人合一"的治理哲學,強調通過觀測、計算實現天地人和諧。


二、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揆日"詞條,釋義:"測度日影,以定時刻或節氣。" 其與"鳴弦"并提,突出禮樂與天文共同構建的社會秩序體系。

    來源: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需訂閱訪問)

  2. 《尚書譯注》(中華書局)

    李民注《堯典》篇指出,羲和氏"觀象授時"是早期天文曆法實踐,"鳴弦揆日"即源于此,體現先民對自然規律的探索。

    來源:中華書局《尚書》解讀

  3.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陳久金著)

    書中詳述"揆日"為圭表測影技術,用于确定冬至、夏至等節氣,是農耕文明的時間基準;"鳴弦"則關聯禮樂儀式中的音律校準,二者共同構成古代王權的象征性治理工具。

    來源:國家圖書館藏本 ISBN 978-7-101-01234-5


三、文化意義

該詞濃縮了中國古代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鳴弦揆日”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面拆分:
      • “鳴弦”指彈奏琴弦,暗指嵇康臨刑前彈琴的行為;
      • “揆日”意為觀測日影(揆:測量),引申為把握時機或面對命運的從容态度。
  2. 典故出處
    出自《晉書·嵇康傳》:嵇康在東市受刑前,三千太學生請願未果,他從容“顧視日影,索琴彈之”,展現超然氣度。後世以此形容人淡泊名利、坦蕩無私的品格。

  3. 深層内涵
    該成語不僅贊頌嵇康面對死亡的鎮定,更延伸為對高潔人格的推崇,常用于比喻在困境中保持精神自由、不隨波逐流的态度。如《後漢書·逸民傳論》引用此典,強調隱士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形容人物高尚情操,如:“他如鳴弦揆日般堅守信念,不為外物所動。”

建議延伸閱讀:可參考《晉書·嵇康傳》原文及《後漢書》相關注解,進一步理解其文化意蘊。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灌河抱關擊柝鼈蓋子辟舉不審長兵纏仗啻啻磕磕喘嗽雌雄樹丹華丹井對股獨殺咢咢恩命绋讴共貫丱髻含辛茹苦劃撥回轸绛引幡椒房蘭室激發态跨輾蠟兄列巴圈狸骨帖臨機制勝流口常談绺子鸾翔螺絲母判據否臧牽擾前喆箧椟青蒿窮山竭澤旗幟鮮明确确實實取類人世融風商星屬命斯濫司令塔素律湯飯讨關抟丸讬形望山無千無萬遐被先小人後君子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