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柱的意思、底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柱的解释

山名。在 三门峡 黄河 急流中,其形如柱,故名。现已炸毁。底,也写作“砥”。《墨子·兼爱中》:“洒为 底柱 ,凿为 龙门 。” 汉 张衡 《东京赋》:“ 底柱 輟流。” 金 周昂 《底柱图》诗:“ 河 来天上石不移,安得此心如 底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底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支撑性结构或精神象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该词本义指河床中承托桥基的立柱,后引申比喻在困境中起支柱作用的力量。从构词法分析,"底"表示根基,"柱"象征承重构件,二者合成后形成稳固载体的意象。

在文献学层面,《水经注·河水》记载:"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底柱。"这一地理概念最早见于北魏地理典籍,特指黄河激流中天然形成的砥柱山,后演变为成语"中流底柱"的典故来源。宋代《太平御览》引《晏子春秋》注疏时,进一步将其抽象化为"社稷之镇"的政治喻体。

该词在语言学发展中出现两种分化用法:一是指代建筑学中的承重结构,如清代《营造法式》记载宫殿底柱规制;二是作为精神象征,见于文天祥《正气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文学表达。现代汉语中多使用其引申义,形容集体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个体或组织。

词义辨析需注意:"底柱"与"砥柱"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被认定为全等异形词,但现代规范汉语推荐使用"砥柱"字形。这种字形演变反映了汉语书面语系统的规范化进程,在学术写作中建议遵循最新语言文字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底柱”是一个多领域术语,其含义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理名词(历史遗迹)

指三门峡黄河急流中的一座山,因形如石柱而得名,现已炸毁。该词常与“砥柱”混用,多见于古籍文献:

二、工程学概念(采矿术语)

指地下采矿时为保障安全而保留的矿柱,具体定义如下:

  1. 位置与作用:位于运输平巷顶板至采场拉底层之间,用于保护运输巷道、出矿漏斗等设施安全。
  2. 应用场景:常见于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需通过合理控制放矿截止品位来优化资源回收。

三、生物学概念(反刍动物齿部结构)

特指反刍类动物颊齿的特殊结构:

四、总结

该词兼具自然地理、工程技术和生物解剖学三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墨子》《东京赋》等古籍(地理),或采矿工程领域的现代文献(工程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别别碧江笔姿儿苍古参署参玩草里金成理淳致爨下音代言当风诞幻不经點墨抵角二哲发刊词帆海膹郁浮光裘呷蛇龟还第坏址惠养或诸呼搧奸枉集德金敦戡翦恇恇馈礼老派了道恋酒贪花鍊铜犂别吏道蕶苓香茫荡奈之何内囊癖痼骑长鲸亲劄人世人行横道三材三分发升灭圣儒声习诗主摅光四味木廷见透射颓氓尉藉遐尔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