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拙而质朴。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让增封武平侯》:“伏自三省,姿质顽素,材志鄙下,进无匡辅之功,退有拾遗之美。”《文选·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 李善 注:“ 薛君 《韩诗章句》曰:‘素,质也,言人但有质朴,无治人之材也。’”
“顽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愚拙而质朴”,常用来形容人性格中的质朴与缺乏机敏特质。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由“顽”(愚钝、固执)与“素”(质朴、本色)二字构成,表示既带有愚拙木讷的特质,又保有淳朴的本性。《文选·曹植〈七启〉》中“知顽素之迷惑”即用此意。
文献用例
字义分解
此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献解析或特定修辞场景。如需查看更多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等辞书来源。
顽素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固执、倔强不屈的性格或特质。它可以表示一个人不易被动摇、改变的态度,或者表示事物坚持原始本质不变的特性。
顽素的部首是页字旁“页”,总共有12个笔画。
顽素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出自《汉书·贾谊传》中的一句话:“积久成性,许以顽素。”繁体字为「頑素」。
顽字古时的写法是「彎」,表示同样的意思。素字没有古时的特殊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1. 他一直保持着顽素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不退缩。
2. 这个商家的产品一贯坚持顽素,追求纯天然的原材料,从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
顽固、固执、坚持、不屈、执着、不易动摇。
顽强、坚毅、刚强、倔强、执著。
随和、灵活、易变、圆融、柔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