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朋的意思、得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朋的解释

获得同类或同道者。《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王弼 注:“西南致养之地,与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 孔颖达 疏:“西南得朋者,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阴也,今以阴诣阴,乃得朋,俱是阴类,不获吉也。”《后汉书·朱晖传论》:“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 北周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择贤方知此,传巵喜得朋。” 宋 刘克庄 《挽方孚若寺丞》诗:“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也无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得朋”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得朋”指获得同类或同道者,强调在人际交往或志向追求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一解释在《易经》和古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二、经典出处与解析

  1. 《易经·坤卦》引用
    原文提到:“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 王弼注:西南方向象征“致养之地”,与坤卦(代表阴柔、顺应)同道,因此“得朋”。
    • 孔颖达疏:以阴阳方位作比,西南属阴,同类相聚为“得朋”,但需注意过度同类可能反而不吉。
      此处“得朋”既指地理方位,也隐喻人际关系的选择。
  2. 引申含义
    后世将“得朋”扩展为通过自身努力或他人帮助取得成功,如成语用法(需注意此解释多见于现代词典,古典文献中较少见)。


三、其他相关解释


四、总结

“得朋”的核心意义是获得志同道合者,既有《易经》哲学中的深层象征,也可用于日常表达或姓名文化。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异,如古典文献侧重“同类相聚”,而现代用法可能更强调“合作成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易经》原文或权威注疏(如、2、6)。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h2标签):关于“得朋”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段落1(p标签):意思 “得朋”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人们表达对一种特殊友谊的称呼。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非常亲密、互相了解,并且彼此之间有着深厚情感的关系。这种友谊可以是长久的、真诚的,并且可以相互信任。 段落2(p标签):拆分部首和笔画 “得朋”的拆分部首是“得”(得字头)和“朋”(右部)两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得”字的笔画数为11,“朋”字的笔画数为4。 段落3(p标签):来源和繁体 “得朋”一词的来源比较模糊,目前尚无确切的史料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其起源。在繁体字中,可以用“得朋”词的简体字“得朋”来表示。 段落4(p标签):古时候汉字写法 虽然“得朋”一词的来源不确定,但在古代对于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由于没有确凿的历史文献记载,“得朋”在古代汉字可能以其他方式被表达。 段落5(p标签):例句 1. 他们是真正的得朋,彼此间无话不谈。 2. 他们已经是得朋多年了,感情非常深厚。 段落6(p标签):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得朋情、得朋友、得朋友谊 近义词:知己、要好的朋友、密友 反义词:路人、陌生人、敌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