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朱的意思、过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朱的解释

(1).加盖印章。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小楷墨刻》:“予后晤 韩胄君 ,詰其故。 韩 曰:‘ 董 来借摹,予惧其不归也,信手对临百餘字以应之,并未曾双钩及过朱,不意其遽入石也。’”《歧路灯》第七一回:“惟有这位老爷性急,并不与内边师爷商量,当堂就批,发房就叫填榜;堂上问完了事,就要过硃。”

(2).谓将御笔增改的诏书过录至他本。因御笔多用朱笔,故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御笔增改,遵録他本,谓之过硃。”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学士职过硃,看本非所掌也,此乃第一大关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两个层面来理解,具有较为明确的古汉语色彩:

  1. 字面本义:涂刷朱红色颜料或朱砂

    • “过”在此处意为“涂抹”、“涂刷”或“施加”。
    • “朱”指朱砂(一种红色矿物颜料)或朱红色。
    • 因此,“过朱”最原始的字面意思是指给器物、表面涂上朱砂或朱红色的颜料。这常用于形容对器物进行装饰或加工的过程。例如,给新制的木器涂上红漆可以称为“过朱”。
  2. 引申义:过分修饰、浮夸失实

    • 由“涂刷红色颜料”这一具体动作引申开来,“过朱”更常用的是其比喻义。
    • 朱红色在古代常代表华美、尊贵,但过度涂饰(“过”朱)则意味着过分雕琢、粉饰、夸张,以至于失去了本真或变得不切实际、浮华。
    • 这个引申义强调了一种“过度”的状态,与“过犹不及”的哲学思想相通。它常用来批评言辞、文章、行为或外表上的过分渲染、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权威引用参考:

“过朱”一词,本义指涂抹朱砂或朱红色颜料进行装饰;其更核心、常用的含义则是引申义,指过分地修饰、渲染,以至于显得浮夸、不真实或失去了本真,常含贬义,用以批评华而不实的言辞、文章或行为。其思想根源与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密切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过朱”一词的解释,综合搜索结果存在两种不同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成语含义(现代常用)

  1. 基本解释
    读作“guò zhū”,形容过分赞美或吹捧,含贬义。其中“朱”原指红色,引申为美好事物,此处强调过度美化。

  2. 用法特点
    多用于批评言谈浮夸、不切实际的行为,如“广告过朱了,与实际效果不符”。例句中还常见于提醒他人需实事求是,避免虚伪矫饰。

二、历史行政术语(古籍记载)

  1. 具体含义
    指古代文书处理中的两种操作:

    • 加盖印章:如明代《敝帚轩剩语》提到“未曾双钩及过朱”。
    • 誊录御批:因皇帝批改用朱笔,将修改内容转录至其他副本的过程,清代《郎潜纪闻》称“凡御笔增改,遵録他本,谓之过硃”。
  2.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署文书流程,如《歧路灯》中“堂上问完了事,就要过朱”。

总结
“过朱”需结合语境理解:现代多用作批评过度赞美的成语,而古籍中则为行政术语。建议使用时注意文献背景,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椅白路暴扬惫懒惫驽编队飞行边限兵纪成丹迟顿迟伫春牓摧陷淡而无味稻畦电骛雕败多角形恶躁飞薄覆试感同身受攻其不备公私兼顾钩枝归咎嘿哎横衊泓然欢欣活的儿金碧荧煌倥急凉适留连六趣马虎子满望没毛大虫明升暗降拍马屁蹼蹼蹡蹡千秋岁浅弱穷寇勿追人体声声慢(寻寻觅觅)诗牀霜鬟雪鬓熟顾水运束置高阁坛位跳钟馗题花窝窝头无定准乡饮酒礼遐深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