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鵙的意思、鸣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鵙的解释

(1).伯劳鸣叫。谓天将寒。《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毛 传:“鵙,伯劳也。” 郑玄 笺:“伯劳鸣,将寒之候也。”鵙,一本作“ 鶪 ”。

(2).鸣叫的伯劳。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梟。”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鵙是汉语中一个古雅词汇,指代伯劳鸟的鸣叫声,常见于古典文学及典籍记载。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 字词构成与发音

    鸣鵙由“鸣”(míng,鸟兽或昆虫叫)和“鵙”(jú,古称伯劳鸟)组成,读音为“míng jú”。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描述夏季鸟类活动,如“小暑至,螳蜋生,鵙始鸣”(《礼记正义》卷十六)。

  2. 鸟类学释义

    鵙即伯劳鸟,属雀形目伯劳科,特征为喙强健、尾羽长,鸣声尖锐。《汉语大词典》释“鵙”为“鸟名,即伯劳”,并引《尔雅·释鸟》注“鵙,伯劳也”(《汉语大词典》第12册)。

  3. 文学意象与文化象征

    古代文学中,鸣鵙多象征时序变迁或离别哀愁。如《诗经·豳风·七月》载“七月鸣鵙”,反映农事节令;宋代词人辛弃疾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暗含悲情(《全宋词》卷三)。

  4. 现代使用与考据

    现代汉语中,“鸣鵙”一词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与诗词赏析。据《辞海》考订,鵙的命名源自其鸣声“鵙鵙”,拟声构词体现汉语造字特点(《辞海》生物分册)。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礼记正义》《尔雅》《全宋词》《辞海》

网络扩展解释

“鸣鵙”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作为动词短语
    指伯劳鸟鸣叫,常被用作天气转寒的征兆。例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毛传注解为“鵙,伯劳也”,郑玄进一步说明“伯劳鸣,将寒之候也”。

  2. 作为名词短语
    指鸣叫的伯劳鸟本身。例如汉代王逸《九思·悼乱》中描述“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梟”,宋代黄庭坚诗句“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均以“鸣鵙”代指伯劳。

二、文学与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中,“鸣鵙”常被赋予季节变迁或环境凄凉的意象:

三、读音与字形

四、综合释义

“鸣鵙”既描述伯劳鸟的鸣叫行为,也指代鸟本身,兼具自然现象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含义,多见于古典诗文,用以提示时节或营造意境。

别人正在浏览...

安业柏皇拔葵宝乘艑郎避让贤路采蓄称伏尘翳仇首打躬隄备地理环境低颡东易哆哆和和蠹政二二八武装起义二门扼险風餐水宿丰伙锋协改调宫筵贯统龟巢锅帘汉祖花楼汇拢浑实鹄峙鸾翔俭德讲训戒备急溜济世救人谲数良莠淆杂吏科门倌绵区迷行木牒内讳恲恲潜晦钱龙宴孅弱然且勝常蛇蟠蚓结食宿探口气天老儿屠覆徒御违舛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