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鼓的意思、鸣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鼓的解释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鸣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作为名词:指“鼓”本身
    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楚辞·九歌·国殇》中“援玉枹兮击鸣鼓”,这里的“鸣鼓”即指用于战场指挥的鼓具。

  2. 作为动词:击鼓的动作
    例如《洛神赋》中“冯夷鸣鼓”,指击鼓发出声响。古代战争中,击鼓常用于传递进攻信号(如《史记》中项羽鸣鼓激励士气)。

  3. 引申为“声讨”
    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提到“圣门之鸣鼓”,借击鼓代指公开谴责或批判。


二、应用场景


三、成语关联

“鸣鼓而攻”出自《论语·先进》,原指击鼓公开讨伐,后演变为对错误行为的集体谴责。例如:“深圳梧桐山建文化园遭网民鸣鼓而攻”。


如需更详细的古文例证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见、2、5)。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鼓

《鸣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部首分别是“鸟”和“音”,总共有两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鸣鼓来传达信息或者表示喜庆的场合。因此,"鸣鼓"这个词也逐渐形成了指代节日、庆祝和欢乐的意义。

在繁体字中,“鸣鼓”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多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 "鸣鼓"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有些人会用“鸣”字和“鼓”字的古体写法,但整体意义并无差异。

以下是一些使用"鸣鼓"的例句:

1. 演出在鸣鼓的欢乐声中拉开了帷幕。

2. 今天是国庆节,大街上到处都传来了鸣鼓的声音。

组词:鸣炮、鸣笛、鼓声、鼓乐

近义词:击鼓、敲鼓、打鼓

反义词:无鼓、闭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