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ight] 分量
斤和两。计算重量的单位。因亦借指重量;分量。《淮南子·人间训》:“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乃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人皆能之,何烦於哲哉!”《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拈 须弥山 ,即知斤两。”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 李白 )之《乌栖曲》、《杨叛儿》等,虽甚足情致,终是斤两稍轻,咏叹不足。”《西游记》第三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鉈虽小压千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九:“ 徐义德 虽然讲话不多,却有斤两。”
“斤两”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斤和两是中国传统重量单位(1斤=16两,现代改为1斤=10两),用于衡量物体轻重。例如:“香蕉按斤两出售”。
古代文献中常见其作为计量单位的用法,如《淮南子》提到“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
引申含义
引申为“分量”或“重要性”,多用于比喻。例如:“他的话很有斤两”表示言语有分量或价值。
现代汉语中,“斤两”更常用于比喻,强调言语、决策或事物的实质价值,如“讨论问题的斤两”。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淮南子》《抱朴子》等典籍。
《斤两》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重量的单位。斤是一种古代中国的计重单位,相当于500克;两是斤的十分之一,相当于50克。
《斤两》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斤(部首:斤)和两(部首:勹)。
斤的笔画数为4,两的笔画数为3。
斤和两这两个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斤字最初是由象形的斤形演变而来,表示斧头。而两字则由象形的两竖加上表示数目的点构成。
在繁体字中,斤和两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斤和两的形状稍有不同。古代的斤字形状更加扁平,两字则是由两个竖直的线和一个点组成。
1. 这袋米重了五斤两两。
2. 这个水果摊上一斤两两地卖。
1. 斤斤计较
2. 物斤而知
3. 一斤半两
1. 公斤
2. 磅
1. 盎司
2. 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