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酷刑之一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高祖 ﹞用刑惨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酷虐》:“ 汉 主 龑 亦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观其嚙啖,谓之水狱。”
“水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核心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
水狱(shuǐ yù)指古代中国的一种酷刑,具体表现为将犯人投入聚集毒蛇的水中,使其遭受蛇类撕咬致死的刑罚。
刑罚形式
据《资治通鉴》记载,后晋高祖天福七年(942年)曾使用此刑,操作方式为:
文献佐证
清人褚人穫在《坚瓠秘集·酷虐》中补充记载,南汉君主刘龑(yǎn)也曾使用此刑,并明确以“观其啮啖”作为刑罚目的。
部分文献(如)提到该词在佛教语境中指代“水面下的地狱”,属于宗教概念中的地狱层级之一。但此解释未见于主流历史典籍,可能属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衍生含义。
主要文献依据为《资治通鉴》与《坚瓠秘集》,相关记载可查阅、5、6、7的原始出处。
《水狱》一词是由“水”和“狱”两个汉字组成的,它表示的意思是指人被囚禁在水中的地方,又称水下囚室,是一种古代刑罚形式。这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将罪犯囚禁在深水下,使其无法呼吸,导致其窒息而死。
《水狱》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犬”,其中“水”的拆分部首是三点水,共有4画;“犬”的拆分部首是犭,共有4画。因此,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8画。
《水狱》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罪犯被囚禁在水中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被视为一种严厉的惩罚手段。
《水狱》的繁体字用法和简体字相同,即“水狱”。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写作《水獄》,其中“獄”用的是兽部的“虍”字旁,表示其与动物相关。
1. 在古代,犯人会被判处水狱,遭受水下囚禁的严酷刑罚。
2. 这个故事中的反派,最终被关进了水狱,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1. 深水狱:深处水中的囚犯。
2. 深渊狱:深不见底的水下囚禁地。
3. 水下牢狱:指水中的监狱。
1. 水牢
2. 水下牢狱
3. 水刑
1. 水中乐园
2. 水中游泳池
3. 水上乐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