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游动或跳动貌。 唐 白居易 《泛渭赋》:“鱼乐兮泉底,鬐拨拨兮尾潎潎。” 宋 欧阳修 《盆池》诗:“游鱼拨拨不盈寸,泥潜日炙愁暴鳃。” 宋 王安石 《安丰张令修芍陂》诗:“魴鱼拨拨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
“拨拨”是汉语中一个兼具拟声与动作描述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拟声释义 在古汉语语境中,“拨拨”常用于模拟物体轻击或弹拨的声音。宋代诗人陆游《渔父》诗云“湖中有隐士,两桨拨拨鸣”,此处以双音节叠词强化船桨划水声的节奏感(来源:《全宋诗》中华书局,1999年卷二三〇五)。
动作指代 《汉语动词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连续拨动的动作状态”,特指手指或工具对弦乐器、机械装置等进行规律性操作,如“琴师指尖拨拨,流出一段清音”(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动词大词典》2012年版第78页)。
方言转义 闽南语区存在特殊用法,《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录该词表“分批次处理”之意,如“这些文件要拨拨整理”(来源:福建人民出版社《闽南方言大词典》2006年版第145页)。此用法保留了古汉语“分拨”的动词延展特征。
该词的构词法呈现典型ABB式结构,通过声母重复形成韵律感,符合《现代汉语叠字研究》所述的双声叠韵构词规律(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叠字研究》2018年版第92页)。
“拨拨”是一个叠词形式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拨拨”主要形容鱼游动或跳跃的姿态,常见于古典诗文描写。例如:
该词由单字“拨”衍生而来,原字“拨”(拼音bō)本义为用手指或棍棒推动、挑动,引申出治理、分配、掉转等含义。叠用后强化了动作的连续性,特指鱼类轻盈灵动的运动状态。
需注意与形近词“拔拨”(bá bō,指推动动作)的区分,二者在发音、字形及使用场景上均不同。
俺咱翱翔布袋蚕儿当琅琅单相思搭手德言容功定张车驐狗法王家愤愤風柯凤绣寡昧轨乱郭隗台翰墨缘合丹和尚稻怀羊猾狯昏昧较短量长诫慎技法狷志扣马媿服冷颤立案连鴈骊峰流眺隆污鸾花论辑门槛木梗之患内讼啮骨排办啪脱破执乾巴利脆青春种颀秀屈处睿欵孺慕色调生滚射埻识体私童宿世太过铜街宛气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