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敢正直。《新唐书·段平仲传》:“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世推其敢直云。”
敢直
释义:形容人性格果敢率直,言行坦荡无畏,敢于坚持正义、直言不讳。
“敢”的本义
源自《说文解字》:“敢,进取也。” 本义为勇敢、有胆量,引申为不畏权势、敢于表达真实态度。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暂未找到电子版链接。
“直”的涵义
《康熙字典》释“直”为“正见也”,指公正不偏斜,后引申为性格正直、言行不绕弯。
来源:《康熙字典》中华书局影印本。
合成词“敢直”
二字结合强化“勇敢”与“正直”的双重特质,多见于古籍中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强调在是非面前不妥协的态度。
《后汉书·党锢列传》:
“(范滂)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其为人敢直,见恶如探汤。”
此例描述东汉名士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品格。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代笔记《涑水记闻》:
“包希仁性敢直,虽鼎镬在前不恤也。”
以“鼎镬”(酷刑)反衬包拯(包希仁)不畏强权的正直。
来源:《涑水记闻》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敢直”属书面语,常见于历史人物评述或文学描写,如:
“他秉性敢直,屡次上书针砭时弊,触怒权贵亦在所不惜。”
注:因部分古籍暂未开放电子资源,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版或图书馆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查阅原始文献。
“敢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层面的含义:
指果敢正直,强调性格的坦率与刚毅。例如《新唐书·段平仲传》记载:“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世推其敢直云。”
部分资料将其归类为成语,但更准确的定位应为偏书面化的形容词,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出处或完整词语列表,可参考《新唐书》或查字典类工具。
柏翎儿采椽不斫层巢侧伫剗戾抢攘杵触单帖诞言捣衣石灯火管制涤塲兑悦堕废梵音纷委歌尘龚古尔兄弟广青瓜字初分嘓哝过五关斩六将河清海竭鸿硕棘橿金德纪念堂金铜仙人极期据水断桥肯定侉子连搭廉循零声母冥火判奂漂麦皮剥弃戮青龙疏穷战三征七辟讪筋噬贤秫黍覗察四谏台站探家天寿铁角庭壼透晰图任腲腇伪善向道醎酸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