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协助。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曹参 ﹞协策 淮阴 ,亚跡 萧公 。”
“协策”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各来源信息,其含义及用法可归纳如下:
拼音为xié cè,意为“犹协助”,即共同策划或辅助完成某项事务。
文献例证
最早见于晋代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曹参﹞协策淮阴,亚跡萧公。”
(注:此句描述曹参协助淮阴侯韩信,功绩仅次于萧何。)
字义分解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常见于历史类文本或学术讨论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汉高祖功臣颂》原文或相关历史解析资料。
《协策》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协”指协助,共同合作的意思,“策”指策略、计划的意思。因此,《协策》的意思就是共同制定并执行某种策略或计划,通常用于指导团队或组织共同努力,达成某个目标。
《协策》的两个字的部首分别是:“卩”和“竹”,其中“卩”的拼音是“jie”(旧读jue),它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文书的意思;“竹”的拼音是“zhu”,表示竹子之意。根据这两个部首的组合,我们可以推断《协策》的含义。
根据笔画顺序,“卩”的笔画数为二,而“竹”的笔画数为6。因此,《协策》的总笔画数为8。
《协策》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源于《左传·僖公十二年》中的一句话:“协策于国。”在这句话中,“协策”用于表示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意思。
在繁体中,“协策”保留与简体中相同的字形,没有其他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一些差异。对于《协策》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根据目前的文献记载,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古代写法。
1.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通过协策,共同制定工作计划,以提高工作效率。
2. 他们经过一番协策,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协作、协助、合作、策略、计划、目标、共同
协议、合约、合意、商定、一致
对立、对抗、争夺、独断、分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