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成祖的意思、明成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成祖的解释

明成祖(1360-1424) :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郑和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庙号。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看:

"明成祖"作为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明朝通过"靖难之役"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并开创"永乐盛世"的皇帝朱棣(1360-1424)。该庙号蕴含以下语义层次:

  1. 构词解析

    "明"指国号明朝;"成"取《谥法》"安民立政曰成"之意,彰显其治国功绩;"祖"在庙号体系中用于开创新局的君主,体现其迁都、修《永乐大典》、遣郑和下西洋等开创性举措。

  2. 历史指代性

    特指朱棣在位时期(1402-1424),其统治以强化中央集权(设内阁、东厂)、拓展疆域(五征漠北、经略安南)、推动文化工程著称,使明朝国力达至巅峰。

  3. 权威文献佐证

    据《明史·成祖本纪》载:"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幅陨之广,远迈汉唐",官方史书明确其历史定位。其庙号"成祖"于嘉靖时期最终确立,反映后世对其文治武功的认可。

  4. 文化符号延伸

    在汉语语境中,"永乐盛世""紫禁城肇建""郑和下西洋"等典故均与明成祖强关联,使其成为开拓进取、国力强盛的帝王象征,相关词汇沉淀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权威在线汉语词典资源,以上释义综合《明史》正史记载及学界共识,未添加无效链接。建议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或《中国历史大辞典》获取原始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1360-1424年)的庙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因年号“永乐”也被称为永乐帝。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一、身份与即位

二、统治成就

  1. 政治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延续削藩政策,设立内阁和东厂(特务机构),改革官制。

  2. 军事与边疆

    • 五次亲征蒙古,巩固北方边防;
    • 东北设奴儿干都司,西北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布政使司,并经营西藏(政教合一)和南海地区。
  3. 文化与外交

    • 编修《永乐大典》,为古代最大类书;
    • 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中外交流;
    • 迁都北京,疏浚大运河,加强南北联系。

三、评价与影响

四、其他信息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茫茫宝宇巴山北内奔鲸避护孛沴采戏昌茂瞋忿倒薤钓线抵虫叠岭断头路度数扼守发举分售扶不起的阿斗福州市光出律光辉灿烂归束龟途花点子回纥加额憬憬静虚急头赖脸枯河亮光光量凿正枘灵輤丽色留情卵酱魅惑蒙难名存实亡迷中齵差任情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疝瘕神丽淑离算间素抱太阳活动天缘奇遇桶檧通泄兔罝望重舷梯綫形谐缉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