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毕陬的意思、毕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毕陬的解释

亦作“ 毕聚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正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正月为陬。” 郝懿行 义疏:“正月得甲为毕陬也。”《史记·历书》:“月名‘毕聚’。” 司马贞 索隐:“聚,音娵……月,雄在毕,雌在訾,訾,訾娵之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毕陬(bì zōu)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天文历法相关,特指农历正月或十二地支中的“寅月”。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指代农历正月

    “毕陬”最早见于《尔雅·释天》,其中记载:“正月为陬,十二月为涂。”古人以“陬”作为农历正月的别称,“毕”在此处有“终结”“完成”之意,但“毕陬”整体仍指正月。例如《史记·历书》沿用此说,将一年起始之月称为“陬”。

    来源:《尔雅·释天》(中国最古老的训诂学著作,成书于战国至汉代)。

  2. 十二地支中的“寅月”

    在干支纪月中,“毕陬”对应地支“寅”,即寅月(立春至惊蛰期间)。《汉书·律历志》记载:“正月,寅,律中太簇”,印证正月与寅月的关联。

    来源:《汉书·律历志》(东汉班固撰,系统记载汉代历法制度)。

二、引申与演变

“毕陬”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或学术研究。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正月”这一时间节点,反映古代天文历法与农耕文化的紧密联系。例如《楚辞·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王逸注:“孟陬,正月也”,进一步佐证“陬”为正月别称。

来源:王逸《楚辞章句》(汉代《楚辞》注释权威文献)。

三、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收录“毕陬”词条,释义为:“即陬月,农历正月。”并引《尔雅》及《史记》为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词汇研究权威工具书,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四、权威参考链接

  1. 《尔雅·释天》原文: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尔雅》

  2. 《汉书·律历志》相关章节:

    国学导航《汉书》

  3. 《汉语大词典》“毕陬”条目:

    汉语大词典数据库(需订阅访问)

“毕陬”是古代历法术语,专指农历正月或寅月,其释义在历代典籍中保持高度一致性,现代仅作为历史词汇存在于学术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毕陬”是一个古代历法中的月名,主要用于农历的特定年份正月。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毕陬”亦写作“毕聚”,指农历年份中正月对应的天干为“甲”时的月名。这一名称结合了干支纪年法与星宿的关联。

  2. 字词解析

    • 毕:源自《尔雅·释天》中“月在甲曰毕”,表示当月的天干为“甲”时,以“毕”命名。
    • 陬:原指“正月”,《尔雅》记载“正月为陬”,即农历一年的首月。
  3. 文献出处

    • 《尔雅·释天》明确提到“毕”与“陬”的组合规则。
    • 《史记·历书》中记为“毕聚”,司马贞索隐解释“聚”通“陬”,并指出其与星宿“訾娵”相关。
  4. 特殊年份的判定
    当某年正月的干支为“甲”时(如甲子年、甲戌年等),该正月即称“毕陬”。例如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提到“正月得甲为毕陬”。

  5. 星宿关联
    古人将“毕陬”与星象结合:“毕”对应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毕宿,“陬”则关联东方苍龙七宿的訾宿(訾娵),体现古代天文与历法的融合。

该词是古代天文历法的术语,反映了干支、月份与星宿的对应关系,多用于文献考据或历史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白脱百丈竿头巴蜀悲欣表俗藏怒恻焉沉冤尺牍楚糟存省大顽独脚鬼杜诗韩集梵行先生浮出水面赋予孤超孤根国税夯市合二为一滑淖讙浃环挐胡粤谏词检禁焦响齑面近戚祭亭酒菓灸晒暌暌六挚毛糙拿讹头内科怒不可遏盘涉泼冷水千奴共一胆圻堮情迹起油日亏三白食三夏上漏下湿世态人情寺丞私家通榜舃奕徒跣往躅无线电通信五凿西风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