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漏下湿的意思、上漏下湿的详细解释
上漏下湿的解释
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下湿的解释 谓地势低而潮湿。《尚书大传》卷二上:“下溼曰隰。”《汉书·冯立传》:“后迁为 东海 太守,下溼病痺。”《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 刘仁 ﹞以 舂陵 地势下溼,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
专业解析
"上漏下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描述的是房屋破败不堪的状态,进而引申形容生活极其贫困窘迫的处境。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 字面本义:指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雨,地面也因此潮湿不堪。形容居所破败简陋,无法遮蔽风雨。
-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均收录此义项。
- 比喻引申义:比喻生活极端贫困潦倒,处境艰难窘迫。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
- 《庄子·让王》:记载原宪(孔子弟子)生活贫困,“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房屋漏雨地面湿,却仍端坐弹琴)。这是该成语最著名的出处,生动描绘了贤者安贫乐道的形象。
- 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描写,正是“上漏下湿”情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诗人漂泊困顿的生活。
三、用法与示例
- 形容居住环境恶劣:“这座老屋年久失修,上漏下湿,早已不适合居住。”
- 比喻生活贫困艰难:“战争过后,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过着上漏下湿的日子。”
网络扩展解释
“上漏下湿”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房屋破旧、无法遮蔽风雨的窘迫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面含义:“上”指屋顶,“下”指地面;“漏”是漏水,“湿”指潮湿。即屋顶漏雨、地面渗水,房屋破败不堪。
- 引申含义:常用来描述居住环境恶劣,或代指生活贫困潦倒的处境。
出处与用法
- 典籍来源:出自《庄子·让王》篇,原文为“原宪居鲁,环堵之室……上漏下湿,匡坐而弦”,通过描述隐士原宪的简陋居所,体现安贫乐道的精神。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例句:如“他们的茅屋破旧,每逢雨天便上漏下湿。”
相关拓展
- 近义词:上雨旁风(形容房屋四面透风)。
- 文化背景:古代文献中常以此成语反映贫困生活,如汉代仲长统《昌言下》提到“茅茨蒿屏而上漏下湿”。
使用建议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可生动刻画贫寒环境或借景抒情。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误用于中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口识羞宝雕弓逋囚才属秤斤注两衬甲抽地辞绝存拯大布登高能赋电举调补凋渝樲棘扉画荴蔬赶道贵近过付孤桐寒潮活路塉薄劫风金隧抗击劳平略术连蝶连室灵黠流量陆地莲麦饘蛮江猛火灭绝人性男孩煗气泼辣货噗喇谦冲自牧潜夫乞儿暴富清尘青红陕甘宁边区沈阳故宫世胶市喧兽鼓水堨甜酸苦辣頽垣败井驮筐玩侮纹身笑留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