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牍的意思、尺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牍的解释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详细解释

(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 李贤 注:“《説文》云:‘牘,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胡昭 善史书,与 钟繇 、 邯郸淳 、 卫顗 、 韦诞 并有名,尺牘之迹,动见楷模。”《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牘。” 李周翰 注:“言一尺之版,不可尽其情也。”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山川论》:“一圣君、一贤相,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满一尺牘;今志 会稽 者,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数十纸而未终。”

(2).信札,书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緹縈 通尺牘,父得以后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禰衡 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於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尝有应制科人 成鋭 ,集诗三篇,国子博士 侯君 以献於 随 , 随 览之,乃亲笔尺牘答 侯君 。”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牘。”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看 郑板桥 《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 袁中郎 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

(3).文辞。《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牘,工草隶。”《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 鸿都门 下,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刘勋》:“ 少宣 长於尺牘,落笔皆有可观。”

(4).指墨迹,字迹。《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效 王羲之 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牘所传,人以为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牍(chǐ dú)是汉语中历史悠久的书面用语,特指古代书写于竹简或木片上的书信、文书,后泛指书信。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字源与形制

“尺牍”由“尺”与“牍”组合而成:


二、文化内涵与功能

  1. 书信通称

    秦汉时期,“尺牍”是公私文书的统称。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仓公“著之尺牍”,即指医疗记录文书。至六朝后,渐专指私人信札,如《文心雕龙·书记》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此尺牍之偏才也。”

    来源: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简牍学通论》

  2. 文体与艺术载体

    尺牍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更发展为独立文体。唐宋文人将书信视为文学创作,如苏轼《与米元章书》等名篇。明清时期,尺牍更与书法艺术融合,形成“尺牍书法”门类,王铎、傅山等皆有名作传世。

    来源:故宫博物院《明清尺牍特展图录》


三、现代延伸意义

当代语境中,“尺牍”保留两层含义:

  1. 历史文献价值: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敦煌悬泉置汉简等出土尺牍,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提供一手史料。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出土简牍整理报告》

  2. 文化符号意义:成为传统书信文化的象征,如“尺牍书仪”指书信格式规范,“尺牍遗风”喻指文雅沟通方式。

结语

“尺牍”从书写载体演变为文化意象,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书制度、文学创作与社交礼仪的深厚传统。其释义需结合器物形制、文体功能及文化流变综合理解。

尺|牍

网络扩展解释

“尺牍”是中国古代对书信的称谓,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义本源

  1. 字面含义
    指长约一尺的木简(牍),是纸张普及前的主要书写载体。标准规格为1平方市尺(约23厘米)、厚1市寸(约3.3厘米)。

  2. 代称演变
    因木牍常用于书写信件,逐渐成为书信的代称,类似别称还有“尺素”“尺笺”等,但“尺牍”使用最广泛。

二、历史应用

  1. 书写功能
    早期用于记录公文、私人信件,后扩展至书法、绘画领域。如《史记》记载缇萦通过尺牍救父,体现其传递信息的作用。

  2. 文体特征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提到“尺牍之偏才”,说明其写作需注重文辞规范和礼仪,形成独特的书信文体。

三、文化意义

  1. 艺术载体
    魏晋时期行草尺牍发展出独特章法,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即为经典尺牍作品。

  2. 社会价值
    汉代陈遵因善写尺牍受人珍藏,《后汉书》记载蔡景历“工尺牍”,反映当时社会对书信文采的重视。

四、现代关联

当代仍将毛笔竖式书写的传统信件称为“尺牍”,部分书信写作教程沿用此概念。查字典等工具书保留其作为“古代书信”的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尺牍的书法实例或历史文献记载,可查阅《文心雕龙》《史记》等相关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澹版章北京林业大学边限不知纪极拆东补西柴禾唱沙作米摧塌胆壮气粗地电恶支煞范长江改俗杠荡膏鲜规橅酣饫贺兰山脉绛生骄耻机巧喀尔巴阡山脉卡伦可身客子蜡盘连梃灵鹫绺窃论今说古蒙覆民财拈华摘艳呢喃瓯蚁佩囊乾烦抢步屈礼沙尾声学折辱诗箧纾祸悚抃擡杠调丝品竹同异王封望夜完捐完刑威德无产阶级无伤五省先龙筱簜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