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barefoot] 赤足步行
免冠徒跣。——《战国策·魏策》
赤足。《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 陈澔 集说:“徒跣,无屨而空跣也。”《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郑仁凯 ﹞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 凯 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明史·项忠传》:“马疲,弃之,徒跣行七昼夜,始达 宣府 。”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徒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徒跣”多用于古文,侧重表现赤脚的状态及背后的情感(如悲痛、请罪)。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可参考《战国策》《汉书》等典籍原文。
徒跣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具有特定的意义。下面将对徒跣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徒跣的意思是指赤脚行走,不穿鞋袜。表示一个人赤着脚且没有穿任何鞋子或袜子。这个词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语言中都有所使用。
徒跣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彳”和“足”,其中“彳”部意为“行走”,“足”部意为“脚”。徒跣一共有8画。
徒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宫廷礼仪和寺庙中,徒跣被用作一种自我谦卑和修行精神的表现,表示人们虚心追求。在现代汉字中,徒跣使用简体字书写,没有繁体字形式。
根据古汉字的记载,徒跣在古代有多种写法,如“途葸”、“途踔”、“途跹”等。不同的写法都有类似的音义和意思。
1. 他离开鞋店,徒跣着脚踏上热沙滩。
2. 在古代的寺庙中,僧侣们常常要徒跣参拜三宝。
1. 徒步:指走路而不坐车或骑车。
2. 跣足:指赤脚行走。
1. 光脚:指赤脚行走。
2. 不穿鞋:表示没有穿鞋子。
1. 穿鞋:表示穿上了鞋。
2. 穿袜子:指穿上了袜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