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跣的意思、徒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跣的解释

[go barefoot] 赤足步行

免冠徒跣。——《战国策·魏策》

详细解释

赤足。《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 陈澔 集说:“徒跣,无屨而空跣也。”《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郑仁凯 ﹞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 凯 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明史·项忠传》:“马疲,弃之,徒跣行七昼夜,始达 宣府 。”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跣,汉语复合词,由“徒”(空、无)和“跣”(赤脚)组成,字面意为“赤足无履”。该词最早见于《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跣,犯白刃,蹈炉炭。”其核心含义指不穿鞋袜、赤脚行走的行为,常见于古代礼仪场景或特殊境遇描写。

从文化语境分析,徒跣在中国古代具有三重语义分层:

  1. 礼仪表达:在丧礼中,《礼记·问丧》载“亲始死……徒跣”,亲属需脱鞋示哀恸。官员请罪时也常“免冠徒跣”,如《战国策·魏策四》描写唐雎“徒跣以头抢地”谢罪。
  2. 生活状态:指代贫困者无鞋可穿,如《淮南子·齐俗训》载“贫人冬则羊裘……手足胼胝不居,偏诸衣而不完”的赤足群体。
  3. 精神象征:道家典籍《庄子·山木》以“衣弊履穿”喻超脱外物,后世文人借“徒跣”表达返璞归真之意。

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徒跣”释义为“赤足步行”,《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补充其特指“行礼或谢罪时的赤足行为”。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解读与文学创作,如鲁迅《故事新编》曾用“徒跣而奔”强化人物仓促形态。

网络扩展解释

“徒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历史文献:
    • 出自《战国策·魏策》:“免冠徒跣”,描述人摘下帽子、赤足行走的形态。
    • 《清史稿·王均妻汤传》中“被发徒跣”则描绘了悲痛至极时披头散发、赤脚奔丧的场景。
  2. 文化背景:
    • 古代常用于丧礼或请罪场合,如《汉书》记载东方朔“去簪珥,徒跣”向皇帝谢罪,体现谦卑或哀痛。

三、延伸与示例

四、总结

“徒跣”多用于古文,侧重表现赤脚的状态及背后的情感(如悲痛、请罪)。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可参考《战国策》《汉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敖廪变巧不废江河不亦乐乎豺狼成性闯事当家做主黨衆敌垒挂衲鬼头靶法刀和歌鹤老鸿议家禄蒹葭玉树静节惊壮急獐拘猪俊弼开芭刊布蒯剑狂鄙枯耘伤岁老去牢头量变粮械灵耀溜打精光明媚摸着石头过河拏事譨譨破瓦圈留人奴日色善人能受尽言侍候司帐四众松包送别特价天空实验室铁算盘渟潴彤暑湍波外典乌角巾吴祭酒巫山一段云无疑仙吏嫌闲笑耍头回心腹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