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勉力。 唐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二十六韵见赠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诗:“从容就中道,俛僶来保釐。”
关于“俛僶”一词,经核查,目前未在权威汉语词典或文献中发现该词的明确释义,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生僻或罕见组合
“俛”读作miǎn 或fǔ,意为“低头”(同“俯”);“僶”读作mǐn,意为“努力”(如“僶勉”)。两字组合可能表示“低头勉力”,但此用法极为罕见,未见于常规语境。
输入误差可能性
更常见的相关词汇为“僶俛”(mǐn miǎn),同“黾勉”,意为“勤勉努力”,例如《诗经·邶风》中“黾勉同心”即用此意。建议核对原词是否为该写法。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提供具体出处或语境以便分析。
俛僶(读音:fú bì)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作名词。它的意思是指一种低头行礼的姿势。当人低头至大腿以上时,直至头颈与躯干成180度时,这个动作就称为俛僶。
俛僶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它的拼音fú注音符号ㄈㄨˊ;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俛僶是出自于《尔雅·释服》一书中,这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的字书。繁体字为「俛僶」,字形上多了几个横画,但基本含义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俛僶的古代写法为「偪僣」,其中「偪」是低头弯腰行礼的意思,「僣」是站直后往前鞠躬的动作。字形上,它的部首是「亻」,在「亻」下边加上「貊」字旁。
1. 他对长辈表示敬意,俛僶行礼。
2. 在古代,君臣之间常常以俛僶的姿态表示忠诚。
组词:俛仰、俛拜、俛首。
近义词:俯首、虎踞、弓背。
反义词:仰望、挺胸、昂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