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俗拙劣。《晋书·王隐传》:“ 隐 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 宋 苏辙 《丐者赵生传》:“今余观 赵生 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西游记》第一百回:“口占叙文,诚为鄙拙。”
“鄙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鄙拙”由“鄙”和“拙”两个语素构成: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鄙拙”是一个带有贬义或自谦色彩的词汇,强调事物或表达的粗俗与笨拙。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晋书》《苏辙集》等文献。
《鄙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自己的能力、才华或表达方式平庸、拙劣。
《鄙拙》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部首是“鸟”(nǐao),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鸟字的12画和刍字的7画。
《鄙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繁体字为「鄙拙」。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所以《鄙拙》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鄙拙」。
他的作文水平实在太鄙拙了,毫无亮点。
1. 鄙视:蔑视、瞧不起。
2. 鄙陋:拙劣、低劣。
3. 拙笨:愚笨、愚昧。
4. 拙见:浅见、狭隘的见解。
1. 平庸:普通、平凡。
2. 愚笨:呆板、迟钝。
1. 别致:独特、与众不同。
2. 精湛:高超、卓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