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力的意思、绵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力的解释

[one’s limited pewer] 微薄力量

竭尽绵力

详细解释

亦作“緜力”。谦词。谓能力薄弱。 隋 江总 《辞行李赋》:“进学慙於枝叶,緜力谢於康衢。” 宋 苏轼 《答李方叔书》:“至於富贵,则有命矣,非绵力所能必致。”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绵力》:“谦言力之薄曰‘緜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以微事相委,本亦当效绵力,顾境遇所迫,尚有不能已於言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力"是汉语中表示力量微薄的谦辞,其核心释义可分解为以下四部分:

一、基本释义

指微薄的力量,常见于自谦语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为"谦辞,称自己薄弱的能力",常与"薄材"连用构成"绵力薄材"的固定表达。该词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谦逊的表达传统,多用于表示对他人的帮助或贡献有限。

二、语源分析

据《汉语大词典》考释,"绵力"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文献,苏轼《答李琮书》中已有"此自不肖绵力所办"的用例,可见其作为自谦表达的历史已逾千年。其构词法采用比喻手法,"绵"取蚕丝纤细柔软的特性,形象化表达力量的薄弱状态。

三、用法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呈现三种使用形态:

  1. 独立作宾语:"略尽绵力"
  2. 前置定语:"绵薄之力"
  3. 固定搭配:"绵力薄材" 《新华成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不可用于评价他人贡献,仅限说话人自指,误用会导致语义偏差。

四、近义对比

与"微力"相比,"绵力"带有更强的文学色彩和情感温度。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辨析,"绵"的意象关联使其较"微力"更具谦卑情态,常用于需要体现文化涵养的书面表达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绵力”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谦逊地表达自身能力的微薄或力量的有限。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微薄之力
    指个人能力或力量的薄弱,常用于自谦语境,表示尽力而为但仍有不足。例如:“愿尽绵力相助”。
  2. 词性演变
    原写作“緜力”,最早见于隋代江总《辞行李赋》:“进学惭于枝叶,緜力谢于康衢。”后逐渐简化为“绵力”。

二、用法与场景

  1. 谦辞表达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此事非绵力所能及”(表示超出自身能力范围)。
  2. 搭配示例
    • 竭尽绵力:强调全力以赴(例:苏轼《答李方叔书》:“非绵力所能必致。”)。
    • 略尽绵力:表示贡献有限(例:“捐资赈灾,略尽绵力”)。

三、常见误解

部分解释(如“持久不懈的力量”)可能是对词义的误读。实际上,“绵”在此处取“薄弱”而非“绵长”之意,需结合古籍用例和权威释义理解。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谦逊色彩,常见于公文书信、致辞等场景。例如:“愿以绵力推动公益事业。”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参考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宰抱材苞含背字儿遍满边使长患炽强闯事春火窜越村头磴磴齿齿低迷贰毂二胡发噤沸激高薪管乐器鼓吵鹤市红蓼洪炉燎发灰尘翬散火性见兔放鹰祭盘居俭里妇柳带柳絮才高论集露朽面旋牛革癖洁披毛带角前符歧路遶梁扇对上蔡苍鹰生作树空邃严索逋台府檀痕贪生怕死滔滔不绝踢嚓咯嚓为容蜗角蝇头误译先人后己小枉大直邪薄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