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里宰的意思、百里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里宰的解释

见“ 百里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里宰是汉语中对古代县令的雅称,源自其管辖地域范围及职责特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词义、历史背景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百里:指县域范围。古代一县辖地约方圆百里(“百”为概数),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大率方百里”。
    • 宰:本义为主持、治理(《说文解字》:“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引申为地方长官,如“宰相”“邑宰”。

      合称“百里宰”,即统领百里之地的行政长官。

  2. 官职对应

    特指县令(或知县),始见于周代县制,秦汉后成为县级行政主官的固定代称。《后汉书·循吏传》载县令职责为“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


二、历史制度背景


三、文化意象与文学引用

  1. 清廉勤政的象征

    如《诗经·甘棠》歌颂召伯巡行听政于甘棠树下,后世以“棠荫”喻县令德政,“百里宰”遂成父母官代称。

  2. 诗词中的意象

    王维《赠房卢氏琯》诗云:“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百里人父母,三考集功成”,以“百里”暗指县令之责。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释“百里”为“一县所辖之地”,“宰”为“官吏通称”。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考“宰”字源流。
  3. 《汉书·百官公卿表》,班固,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通典·职官典》,杜佑,中华书局,1988年:详述县令职能演变。
  5. 《全唐诗》,王维卷,中华书局,1960年。

(注:因古籍原版无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文献标准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百里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百里宰”是“百里君”的别称,指代古代县令。该词源自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县令管辖范围约为“百里之地”而得名。


二、词源与用法

  1. 词义演变

    • “百里”象征县域范围(约方圆百里),《礼记》有“县成方百里”的记载。
    • “宰”指主管、治理,如《周礼》中“宰,主也”,后引申为地方长官的称谓。
  2.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作品中常见此词,如:

    • 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远辞百里君”;
    •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皆为百里宰”。

三、相关词语


四、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古代职官文化词汇,现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时可能遇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唐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叭嚓白河白颡贬秩飙飃别産鳖令兵死参灵鬯浃禅心川泽纳污寸进醋坛子倒绷孩儿帝释咢咢房荐風偃符牒绀碧干将隔行如隔山桂阈合年娇养疾惫积恋计制垦荒括结劳动改造良有以也厉精图治陵德冒雨辇跸牛骥共牢膨涨启銮钦产劝服确然撒货山瓶势业霜果顺溜纸讨擒天女散花天清气朗甜润童齿蜕脱外应猬起鸡连沃醊闲剧蟹脚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