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唐 杜牧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秋到 润州 江上,红蓼黄芦白浪。” 清 杨芳灿 《满江红·芦花》词:“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红蓼是一种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或Persicaria orientalis),以下为详细解释:
形态
茎粗壮直立,高1-3米,密被长柔毛;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叶缘密生短柔毛,叶脉明显。
总状花序呈穗状,花淡红色或白色,花期6-9月;瘦果近圆形,黑褐色,果期8-10月。
别名与分布
别称“狗尾巴花”“游龙”,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除西藏),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亦有分布。多生于水边湿地、河滩、路旁,适应性强。
药用价值
种子(水红花子)可入药,具活血止痛、消积利尿、祛风除湿等功效。
观赏与文学意象
因花穗繁密、色彩鲜艳,常作为观赏植物。古诗词中多用于描绘秋景,如《诗经》以“游龙”形容其枝叶蔓延之态,唐代杜牧诗句“夹溪红蓼映风蒲”亦展现其水边生长的特性。
红蓼在生态修复中也有应用,如湿地植被修复试验中常与香蒲、水葱等搭配种植。其名称中的“红”指花色,“蓼”则源于古人对蓼科植物的统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药用配伍,可查阅《嵩山本草档案》或文学典籍。
《红蓼》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种植物。红蓼属于蓼科,多见于湿地、河边和池塘边等水生环境。
《红蓼》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纟”和“艹”。它总共有19个笔画。
《红蓼》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直接由植物的名称演变而来。在繁体字中,红蓼的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红蓼的字形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和部首都是相同的,只是字形上稍有差异。
1. 河边的红蓼开得正盛,景色美不胜收。
2. 清秋时分,湿地里的红蓼竞相开放,成为著名的赏花景点。
1. 蓼花、蓼蓝、红蓼地、红蓼属。
蓼仔、红点。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