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扇对的意思、扇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扇对的解释

见“ 扇面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扇对(shàn duì)是汉语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特殊对仗形式,指隔句相对的对仗结构,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形成“隔行呼应”的对称美。这种对仗方式突破了常见的上下句直接对仗(如“工对”“宽对”),通过间隔的诗句构建更灵活的韵律空间,常见于律诗和骈文。

一、核心特征与结构

  1. 隔句相承

    扇对要求诗歌中单数句(如第一、三句)与单数句互对,双数句(第二、四句)与双数句互对。例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中:

    西望瑶池降王母(1),

    东来紫气满函关(2)。

    云移雉尾开宫扇(3),

    日绕龙鳞识圣颜(4)。

    其中(1)与(3)以“西望”对“云移”,(2)与(4)以“东来”对“日绕”,形成跨句呼应。

  2. 功能与韵律效果

    扇对通过错位对仗扩展了诗歌的时空层次,避免呆板。宋代《诗人玉屑》指出其“如扇之开合,舒展自如”,既保持工整性,又增强叙事流动性。在骈文中,扇对可连接长段内容,如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二、学术界定与典籍依据

扇对的规范最早见于唐代诗论,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属对》明确将其列为“诗对八格”之一,定义为“隔句对”。清代《钦定词谱》在词律分析中亦沿用此概念,如标注《沁园春》词牌下阕首两句需用扇对结构。

三、注意事项与辨析


学术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诗人玉屑》(中华书局点校本)及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对“扇对”的界定。因该术语属专业诗学术语,权威解释集中于古典文学研究著作,故未提供网络链接。建议进一步查阅《文镜秘府论》《沧浪诗话》等典籍深化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扇对是古典诗歌(尤其是律诗)中的一种特殊对仗形式,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别称
    扇对又称“隔句对”或“扇面对”,指律诗中相邻两联四句之间的交叉对仗,即第一句与第三句对仗、第二句与第四句对仗。这种对仗突破了常规的同一联内对仗规则,形成隔句呼应的效果。

  2. 典型结构
    以四句为一组,对仗关系为:

    • 第1句 ↔ 第3句
    • 第2句 ↔ 第4句
      例如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的诗句: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其中“得罪台州去”对“移官蓬阁后”,“时危弃硕儒”对“谷贵殁潜夫”。

  3. 经典用例

    •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 郑谷《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重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殊。
      (以上用例均来自)

  4. 特点与地位
    扇对属于较为罕见的对仗形式,因其结构复杂且需兼顾诗意流畅性,故被称为“珍稀品种”。它通过跨联对仗增强诗句的节奏感和意蕴层次,常见于唐宋律诗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作背景或更多用例,可参考《苕溪渔隐丛话》等古典诗话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分公悲荒北林犲山称县鸱视虎顾船乘处和棰楚初一倅长醋性大任帝王将相杜酒独绝耳冷归昌荒淫火箭炮鞯汗件举检示交龙锦祭具精奥京丘金友玉昆泬若骏稳倥怱邻母马挝麪花明遰谬计能迩鸟男女齧齧攀比朴辞贫陋耆德劝赏瑞人三人六样话山脚少人胜兵石垩琐碎婉约瓦盏瘟神诬蔽香舆香纸陷身囹圄晓说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