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纳的意思、绾纳的详细解释
绾纳的解释
犹延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 何君 将就其处,结楼缀亭,綰纳湖山之胜。”
词语分解
- 绾的解释 绾 (綰) ǎ 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绾结。绾起头发。 卷:绾起袖子。 控制:绾摄。绾毂(指控制交通枢纽)。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绾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需要结合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古代用法来理解:
一、词义解析
- "绾" (wǎn) 的本义:
- 指盘绕、系结、打结。例如将头发盘绕起来称为"绾发",将丝线或绳索打结称为"绾结"。《说文解字》释为:"绾,恶也,绛也。从糸官声。一曰绡也。" 其核心动作是盘绕、打结、收束。
- "纳" (nà) 的本义:
- 指收入、放进、接受、容纳。例如"纳入"、"收纳"、"采纳"。《说文解字》释为:"纳,丝湿纳纳也。从糸内声。" 其核心含义是收进、接受、容纳。
- "绾纳"的合成义:
- 将"绾"的"收束、系结"与"纳"的"收进、容纳"结合起来,"绾纳"通常表示将某物收束、整理并收纳起来的动作或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有条理地收拢、归集和容纳的过程。
二、具体含义与用法
- 核心含义:整理、收束并收纳。
- 动作层面:指将散乱、蓬松或需要整理的东西(如头发、丝线、绳索、物品等)盘绕、打结或整理好,然后收起来或放好。
- 状态层面:指事物被收束、归集得井然有序的状态。
- 引申/比喻义:在更抽象的语境中,有时可引申为管理、统辖、包容。例如,形容某人或某机构能将复杂的事务或人员有效地管理、统合起来,使其井然有序,可以说具有"绾纳"之才或能力。但这种用法相对少见。
三、古籍用例佐证
- 虽然"绾纳"作为固定双音节词在常见古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其构成字义的结合和类似的表达是存在的。例如:
- 描述整理头发或头饰:"绾青丝","纳簪"。
- 描述管理事务:"绾摄"(统管),"纳管"(收管)。
- 清代陈确的《与吴裒仲书》中有:"至于日用伦常,细微曲折,更非楮笔所能绾纳。" 这里的"绾纳"即指详尽地包容、记述或处理(所有细微的事情)。
- 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中提到:"今世之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种种新式,非不穷新极异,令人改观,然于绾纳之法,全无分毫。" 此处的"绾纳"明确指盘绕、收束头发的方法。
四、现代使用建议
在现代汉语中,"绾纳"极少作为常用词汇出现。若需表达类似意思,更常用的是:
- 整理收纳:用于具体物品。
- 盘起/挽起:用于头发。
- 管理/统辖/包容:用于抽象事务或人员。
理解"绾纳"有助于阅读古籍或欣赏古典文学中对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 - 对"绾"、"纳"单字的本义解释。 (权威字源)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 - 收录"绾纳"词条,提供释义及古籍书证(如陈确《与吴裒仲书》例)。 (大型权威语文辞书)
- 《闲情偶寄》 (清·李渔著) - 提供了"绾纳"在描述发型时的具体语境用例。 (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绾纳”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为“延纳”,即接纳、容纳。多用于描述对事物或景观的包容性,例如《徐霞客游记》中提到的“结楼缀亭,綰纳湖山之胜”,指通过建筑布局将山水美景收纳其中。
二、延伸解析
-
词源构成
- “绾”本义指盘绕、系结(如绾发),引申为整理、收束;
- “纳”意为接受、容纳,二者组合后强调“有序接纳”的意象。
-
使用场景
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描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可形容对自然景观、抽象概念的包容(如“绾纳天地之气”),或比喻事物有条理地整合。
三、注意差异
部分词典(如)提到“绾纳”与妇女梳发髻相关,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古籍引证,可能为引申义或误传,建议以“延纳”为核心释义参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徐霞客游记》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葵去织不窥园不寻思诚服闯闯垂绝粗秽登祚跕躔东补西凑二乎翻复无常飞黄腾踏封圻封着忿恚傅构服侍喙长三尺骄悍结构结扭解探紧峭局曲克侵快活汤狼须勒诈敛约砱砾犁牛六印卵囊沦失妙论奶酒内知刨烟铺平紬品量倾亏趣禅鋭往散赈嬗代深薄市场调节失敬诗咏实用説千説万殊卓四神酸斋题字头大香椿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