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摸拓 ”。拓印碑刻金石。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於 咸淳 间,尝命善工翻刻《淳化阁帖》十卷、《絳帖》二十卷,皆逼真。仍用北纸佳墨摸搨,几与真本并行。”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游歷所至,如 嵩山 、 泰岱 ,遇有石刻,捫苔剔鲜,尽心摸拓。”
“摸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ō tà,主要用于描述传统碑刻金石的拓印工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摸搨”亦作“摸拓”,指通过特定的技术将碑刻、金石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拓印到纸张或其他载体上,以保存或复刻其内容。
历史引证与文献记载
综合释义
该词强调对古代碑刻的复制技艺,需通过“捫苔剔鲜”(清理表面)等步骤,再用纸墨拓印,属于传统金石学的重要技术。
应用与关联
摸搨常用于古籍保护、书法研究等领域,与“拓本”“碑帖”等概念密切相关,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总结来看,“摸搨”不仅指技术动作,更承载了历史文献保存的文化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志雅堂杂钞》等文献记录。
摸搨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手部和木部,总计五个笔画。这个词语来源于古时候的汉字,是由当时的人们根据事物特征所创造出来的。
在繁体字中,摸搨的写法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采用繁复的结构和笔画,与现代简化字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方便书写和识别,汉字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简化字形式。
以下是摸搨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不停地摸搨着钥匙,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把。
2. 孩子们兴奋地摸搨着沙子,享受着沙滩的乐趣。
组词:摸索、摸鱼、搨硬币。
近义词:摸索、探索、试探。
反义词:找到、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