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酒。《诗·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黄流在中。” 毛 传:“黄金所以饰流鬯也。” 郑玄 笺:“黄流,秬鬯也。” 孔颖达 疏:“酿秬为酒,以鬱金之草和之,使之芬香条鬯,故谓之秬鬯。草名鬱金,则黄如金色;酒在器流动,故谓之黄流。”按,传、笺所释不同,此从笺疏。参阅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南朝 梁 沉约 《梁宗庙登歌》之四:“我鬱载馨,黄流乃注。” 宋 陆游 《题斋壁》诗:“昼存真火温枵腹,夜挽黄流灌病骸。”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夫黄流之祼,鬱金百叶,酹之以达黄泉。”
(2). 黄河 之水。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过 潼关 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 宋 陈师道 《口号》:“坐使黄流随指顾,即看丹阁画精神。”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杂感用古诗十九首韵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 泰山 日峩峩,黄流时浩浩。”
(3).泛指洪水。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喜雨》:“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 青 徐 。”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言水所衝荡,而民居不见也。”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黄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源自古代用郁金草与黑黍酿制的香酒,因酒色金黄且在器中流动得名。此义项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宋代陆游诗中“夜挽黄流灌病骸”亦用此意,借指酒能疗疾。
特指黄河的激流,如唐代韩愈《感二鸟赋》中“窥黄流之奔猛”,形容黄河水势汹涌。
宋代苏轼《次韵张昌言喜雨》中“千里黄流失故居”,以“黄流”比喻洪水泛滥冲毁民居。张元干词“九地黄流乱注”亦用此意,暗喻战乱动荡。
在部分文献中,“黄流”被解释为“黄帝后裔的流落之地”,如搜狗百科提到其与“黄胄蕃滋辉北阙”的对联相关,但此说法未见于多数权威典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总结特点:
「黄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读音为huáng liú。
「黄」字的部首是「土」,总共有十一笔。
「流」字的部首是「水」,总共有十一笔。
「黄流」在古代语言中是指黄色的水流,特指黄河的水流。黄河是中国六大河流之一,因其水沙浑黄而得名。
在繁体字中,「黄流」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黄流」的写法与现代相近,只是字体的书写形式略有差异。
1. 黄流奔腾而过,带给大地肥沃的土壤。
2. 每年夏季,黄流的河水含沙量变大。
黄色、河流、黄河、水流、黄土
黄河、黄水、泥沙横流
清流、蓝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