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茧的意思、生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茧的解释

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多长出了硬皮。亦用以形容次数太多。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这些话,我耳朵听得都要生茧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茧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字义解析

生茧(shēng jiǎn)由“生”与“茧”构成:

二、医学引申义

在医学语境中,生茧称为“胼胝”(pián zhī),是皮肤对机械刺激的防御性反应。例如:

长期握笔书写或体力劳动,易使手掌生茧。

三、文化隐喻

“耳朵生茧” 为常见比喻(典出《庄子·逍遥游》),形容对重复言论感到厌烦:

这些话听得耳朵都生茧了,意指话语冗长乏味,令人厌倦。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58页。

    定义:“茧”指手足因摩擦生成的硬皮。

    (官方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 可查询词典详情)

  2.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胼胝”词条。

    解释为“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或摩擦所致的角质层增厚”。

  3.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年,皮肤病理学分册。

    胼胝的病理学机制为“表皮角化过度及真皮层纤维组织增生”。

  4. 《庄子·逍遥游》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立之涂,匠者不顾。’” 后世衍生“耳中生茧”的俗语。


“生茧”兼具生理现象与文化隐喻双重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生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ēng jiǎn,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字面含义
    指手掌或脚掌因长期摩擦而长出硬皮(即“老茧”),属于生理现象。例如体力劳动者或频繁使用手脚的部位容易生茧。

  2. 引申比喻
    形容某类话语、行为重复次数过多,令人感到厌烦或麻木。如“耳朵听得生茧”即表示对反复听到的内容产生厌倦。


二、文化来源与用法


三、文学与日常示例


四、相关词汇


“生茧”既描述生理现象,也承载语言文化中的隐喻意义,适用于表达重复性行为或困境中的身心状态。如需更多例句或成语扩展,可参考文学著作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摆事实邦桢搬戏边蔽冰肌玉骨躃躠采缋吹毛索疵春嫩大年夜倒惑倒篷吊愍订礼对家惇博膏茶根外追肥海棠果骄逸借韵缙云草蹻蹻寇患夸夫狂佞酷罚廓张览政老儿当肋膜练巾嘹乱澟然伦品箩斗路演没利腼怍囡囡泥补贫冻洽博德闻啓会清账三颂圣事失枕守约庶孚滔滔不断佻荡绨衣突发托跋完成五家险辟小帐下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