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遂意,如愿;随从己意。《汉书·王莽传中》:“苇然閔 汉氏 之终不可济,斖斖在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三夜不御寝,三日不御食。” 颜师古 注:“言欲助 汉 室而迫天命,不得从其本意也。” 晋 王羲之 《农敬亲帖》之三:“情事不得从意,可叹可叹!” 唐 张怀瓘 《书议》:“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从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遂意、如愿”或“随从己意”,强调按照个人意愿或内心想法行事。例如《汉书·王莽传》中“不得从意”即表达未能实现本意。
详细解释
该词不仅指表面顺从,更包含通过观察他人细微表情、神态来推测其真实想法的能力,常用于形容人际交往中的敏锐洞察力。例如:“情事不得从意,可叹可叹!”(晋·王羲之)。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沟通中的心理揣摩,或表达对未能如愿的遗憾。现代例句如:“盲从意识形态教条”(查字典例句)。
文献例证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包括“遂意”“顺意”,反义词则如“违意”“逆意”。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从意(cóng yì)是一个有丰富含义的词语,包含多方面的引申义。从意的意思可以是从字面上理解为“从事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从事、涉及到、与某事或某方面有关”。这个词语常常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事与某种意义或某方面有关联。
从意的部首是从(rén)部,总共有4个笔画。
从意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知北游》一篇中,该词的用法随后由人们广泛引用。从意一词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想和人生哲学。
从意的繁体字为「從意」。
在古代,写从意的方式略微不同。通常是用「從」字作为主体,下方加上「言」(yán)字作为承接,整体形状更为简洁。
1. 他们两个人一直从意上都有很好的默契。
2. 这篇文章从意上探讨了生活的意义。
1. 从意而言
2. 从意而为
3. 从意而动
1. 意蕴
2. 意义
3. 涵义
1. 不经意
2. 随意
3. 散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