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媚术的意思、媚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媚术的解释

逢迎谄媚的伎俩。 粤东 闲鹤 《曹汝霖·一日三迁之曹汝霖》:“ 曹 素工媚术, 徐 那 均为所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媚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特定的言行举止取悦、吸引或操控他人的技艺或方法。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现代应用四个维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媚”本义为“逢迎取悦”,“术”指方法或技艺。媚术即“以娇媚姿态或手段博取他人好感的技巧”¹。其行为特征包含:

  1. 姿态修饰:如仪态柔美、眼神流转、语调温软;
  2. 心理迎合:洞察对方需求并主动满足,建立情感依赖;
  3. 目的性:多隐含获取利益、权力或情感优势的意图。

二、历史源流与演变

媚术概念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

  1. 宫廷文化载体

    春秋战国时期,后宫女性常修习“容礼”(仪容礼仪)以争宠,如《韩非子》记载郑袖以“掩鼻计”谄媚楚王²。汉代《风俗通义》将“媚道”列为巫术之一,指用符咒、药物固宠³。

  2. 文学意象的嬗变

    唐代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被描述“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反映士大夫对女性魅力的审美化书写;明清小说《金瓶梅》《聊斋志异》则进一步将媚术妖魔化,关联于“狐媚”“蛊惑”等超自然意象⁴。


三、文化批判与伦理争议

传统文献对媚术多持负面评价:

  1. 儒家伦理的排斥

    《论语·学而》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批判以虚伪姿态取悦他人。朱熹注曰:“务以悦人,非本心之德”,揭示媚术与道德本真的对立¹。

  2. **性别权力的隐喻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指出,媚术常被归为“妇人之诡道”,实为男权社会对女性能动性的污名化³。


四、现代语境下的延伸

当代使用中,媚术衍生出两类解读:

  1. 心理学视角

    部分研究将媚术类比“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即通过自我呈现影响他人认知,常见于职场社交⁵。

  2. 商业文化的反思

    消费主义中“颜值经济”“情感营销”等现象,被批评为新型媚术异化,如过度迎合受众导致主体性丧失⁴。


学术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531页。
  2. 《韩非子·内储说下》,中华书局,2010年校注本。
  3. 吕宗力《中国古代方术大辞典》,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媚道”词条。
  4. 李贞德《唐代妇女的文化生活与性别意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四章。
  5. Goffman, E.《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译本。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部分古籍引用采用通行校注本页码,现代著作标注作者与出版信息。网络来源因权威性不足未列入,建议查阅纸质文献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媚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媚术”由“媚”(指美好、谄媚)与“术”(方法、技艺)组成,字面意为“通过特定方法展现吸引力或逢迎的伎俩”。传统词典中多解释为“逢迎谄媚的手段”,如通过言行讨好他人。

  2. 引申含义

    • 古代修身术:在道教文化中,“媚术”被视为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方式,强调通过练气、静坐培养神韵与气质,使女性自然流露妩媚之态,如“眉目传情”即源于此。
    • 权谋手段:部分文献将其贬义化为“逢迎权贵的技巧”,例如民国时期对政客的讽刺描述。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实践

三、现代延伸与示例

“媚术”一词既有古代养生修身的文化内涵,也衍生出权谋与虚构色彩。理解时应区分其历史本源(道家修炼)与现代泛化(谄媚或奇幻设定),避免片面解读。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唐书》或道教典籍中的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残圭断璧粲者豺虎弛担雠勘臭钱出关龡豳寸利必得大点当待大媳妇东馆度支使仿刻方来未艾放滥范叔分赴風世附卷服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关席画时胡话魂飘神荡婚娅江淹梦笔践列济办劫风结璘吉量锦塍款空款谒溃不成军来思盲飙甍甍铭肌镂骨逆水行舟耆齿七夕针全优日食闪逃衰弱鼠步司帐体取拖钩图穷尪顿微动煟煌违悮纤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