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谒的意思、款谒的详细解释
款谒的解释
叩见;拜谒。《北史·傅竖眼传》:“远近杂夷相率款謁,仰其德化,思为 魏 人矣。”《宋史·礼志二》:“於是降礼,以十一月十七日款謁南郊。”
词语分解
- 款的解释 款 ǎ 诚恳:款留。款曲(?)(殷勤的心意)。款待。款洽(亲切融洽)。款诚。款语(恳切谈话)。 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款(题写名字)。题款。 式样:款式。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款。
- 谒的解释 谒 (謁) è 拜见:谒见。拜谒。进谒。 说明,陈述,告发:请谒其故。 请求:谒归。谒医。 名帖:“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 掌管晋见的近待。 '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款谒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需拆分解析其本义与引申义:
一、字义溯源
- 款:
- 本义为“诚恳”,《说文解字》释:“款,意有所欲也。”引申为真诚待客,如“款待”。
-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 谒:
- 本义为“禀告、陈述”,《尔雅》注:“谒,告也。”后特指恭敬拜访,如“拜谒”。
- 来源:郭璞《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二、复合词释义
“款谒”指以恭敬诚恳的态度拜见,多用于描述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礼仪性拜访。
三、文化语境延伸
该词承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以下内涵:
- 仪礼规范:需依礼制递交名帖(“投刺”)、整肃衣冠,如《朱子家礼》载“谒见尊长,衣冠必肃”。
来源:朱熹《朱子家礼·通礼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点校本)
- 情感表达:核心在于发自内心的敬重,清代学者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强调“款诚见于仪节”。
来源: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款谒”已罕用,但可见于:
- 历史文献研究:如分析清代官场仪注的学术著作;
- 传统礼仪复原:部分文化团体在重现古礼时使用该词。
权威参考来源(无有效在线链接时标注文献版本):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 郭璞《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点校本
-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
- 朱熹《朱子家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点校本
- 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款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uǎn yè,由“款”和“谒”两个词素构成,表示以恭敬的态度拜访长辈或上级,表达尊敬与礼貌。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款”意为恭敬、诚恳,“谒”指拜见、拜访。合起来指以谦恭的礼仪拜访他人,尤其用于对尊长或地位较高者的正式会面。
-
字义分解与结构
- 款:本义为诚恳,如“款待”“款留”等词均体现此意。
- 谒:指正式拜见,常见于“谒见”“拜谒”等词。
两字组合为并列式合成词,强调态度与行为的双重恭敬。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正式场合的礼节性拜访,如官员拜见君主、晚辈探访长辈等。现代也可用于强调庄重的社交礼仪。
-
历史例句
- 《北史·傅竖眼传》记载:“远近杂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为魏人矣。”
- 《宋史·礼志二》提到:“于是降礼,以十一月十七日款谒南郊。”
这些文献表明,“款谒”常用于描述少数民族首领归附或朝廷礼仪活动。
-
相关扩展
近义词:拜谒、晋见、参谒。
反义词:怠慢、轻慢。
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庄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卬贵晻翳柏枝绿犇窜蔽惑不可思议不夷蝉唱禅寮晨征传导打帐方良膈肢宫鬟贯金石诡薄过梁河上公河市后子黄麻黄石老呼召鉴裁降临经营金仆罽袍公子鞠系课敛愧窘奎垣梁端柳亸莺娇眉柳梦笔鸣飇愍然捏着鼻子蓬垢骈组迁乔出谷纤绳倾信秋捷雀金泥上菓收什属游锁院田文饭王旌万古长存王音文深之柱攕攕小白小子后生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