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塘汛的意思、塘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塘汛的解释

明 清 时驻军警备的两种大小不同的关卡。亦泛指关卡。《清史稿·食货志一》:“各省民人无故擅入苗地,及苗人无故擅入民地,均照例治罪。若往来贸易,必取具行户邻右保结,报官给照,令塘汛验放始往。”《天雨花》第十四回:“原来是塘汛上兵丁,因官船上乱烘烘哭声震地,特来访问船家,得知此事,故此走来查问。”参阅《六部成语·兵部·塘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塘汛是明清时期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塘”与“汛”两类驻防据点构成的边防或内河警戒系统。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塘”指沿江河或海岸设立的瞭望哨所,“汛”为军队驻防的关卡。两者结合形成“塘汛”,是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稽查行旅、防御外敌的基层军事单位。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根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塘汛制度在明代完善,清代进一步推广。例如,长江流域的塘汛负责水师巡逻,北方边境塘汛则承担烽火信号传递。其职能包括维护治安、缉捕盗匪、保障驿路通畅等。

  3. 塘与汛的区别

    地方志《江南通志》提到,“塘”多设于水道要冲,配备小型战船;而“汛”常驻陆路隘口,兵力约5至30人,形成水陆联防体系。两者统归绿营兵管辖,构成网状防御结构。

  4. 现代语言演变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指出,随着火器时代来临,“塘汛”一词在19世纪末逐渐退出实用范畴,现仅存于历史文献及方言中,例如吴语仍用“塘汛地”代指旧时关卡遗址。

网络扩展解释

“塘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1.基本含义(军事术语)

“塘汛”在明清时期指两种驻军警备的关卡,即“塘”和“汛”。其中,“塘”为较小的军事据点,而“汛”是较大的驻防区域。两者共同构成边防或重要地区的警戒体系,负责稽查往来人员、维护治安。例如《清史稿》记载,贸易者需通过塘汛查验方可通行。

2.引申用法

部分文献(如)将“塘汛”作为成语,比喻事物积聚到失控状态,但该用法较为少见,且权威性存疑。建议优先采用军事术语的解释。

3.历史背景

4.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例如《天雨花》描述塘汛兵丁查问案件的情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六部成语·兵部·塘兵》等古籍,或查阅地方志中的驻防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暗线懊休白骨再肉拔葵迸瀑摽牌波斯胡惨絶人寰蚕头马尾长命锁阐拓翅扇毛充衢春荣道答断山高分子化合物横琴圜陈缓歌行还魂草火酒健剑剪头浸礼九饤盘炬眼口快款会镭疗连通器立德霖铃緑柰渺虑末校南凉衲头匿瑕暖景扳害铍针浦月硗磝秋月春风跂向日中必彗濡墨濡泄如蚁附膻善财难舍上天入地十八侯誓发失马叟叔敖铜盆铁帚望门寡魏勃扫门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