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蹄的意思、马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蹄的解释

[horse's hoof] 马的蹄子

详细解释

亦作“ 马蹏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马蹄”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马的蹄子
    指马足底部的角质结构,是马行走时接触地面的部分。这一含义最为常见,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用语中。例如:
    唐代刘长卿的诗句“草色青青送马蹄”,以及杜甫“野店山桥送马蹄”均以马蹄象征行旅动态。

二、文化及文学延伸

  1. 《庄子》篇名
    《庄子·马蹄》篇以“伯乐治马”为喻,批判儒家礼乐制度对自然人性的束缚,主张回归本真。后世以此引申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
    例如杜甫诗句“全身学马蹄”,即暗含对自然状态的追求。

三、方言与植物

  1. 荸荠的别称
    在部分地区(如广东、福建等),“马蹄”代指水生植物荸荠。其块茎可食用,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及矿物质,有润肠通便、辅助降压等功效。
    例句:提到“马蹄野豌豆”,即指荸荠类植物。

四、其他引申含义

  1. 箭靶、器物与象征物
    • 箭靶:三国曹丕《典论·自叙》中“俯马蹄而仰月支”,以“马蹄”指代箭靶。
    • 砚台、沉香等:古代文献中,“马蹄”也用于命名马蹄状砚台、马蹄金(货币)或作为沉香、莼菜的别名。

五、语言与结构


“马蹄”一词兼具自然物象、哲学隐喻和地域文化特色。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如文学作品多指向马的蹄子或《庄子》哲学,而日常对话中可能指荸荠。更多专业释义可参考《辞海》或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马蹄

马蹄,是指马蹄子所踩出的痕迹。马蹄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马和是。马是其中的意思,代表着马这个动物;是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

马蹄的笔画数为11画。

马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在古代,人们需要用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表示事物,因此就出现了许多象形字。马蹄这个字的古代写法中,马的形状比较明显,极像一匹奔驰的马;而蹄则是由两个用于象征蹄子中间的横线组成的。

马蹄的繁体字是馬蹄。

在古时候,马蹄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马的形状更加简化,只留下一横代表横线即可,蹄则是由两个竖线代表。

以下是一个关于马蹄的例句:在田野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

与马蹄相关的组词有:马蹄铁、马蹄莲、马蹄糕等。

马蹄的近义词是马脚,反义词是车轮。

别人正在浏览...

谤刺不教而诛惨可可曹马春灌聪听存入弹駮弹舌道佛电扫多礼废慢風帳复归负羁妻共犯冠履倒易裹持划拉护槽降升简讨嗟惜金华山赆送金縢议具体具脩欬唾成珠窥戎髡缁了身脱命离流聆取柳鬟末筵木偶马目眩心花请止棋品起痿仍迭洒家上书房赡文试本束绦死模活样燧人炱煤踏缉陶神挑花吞舟是漏秃歪剌惋恻相辅消不的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