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筵的意思、末筵的详细解释
末筵的解释
犹末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
词语分解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 筵的解释 筵 á 竹席:筵席。 酒席:喜筵。寿筵。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末筵"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及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分字释义
- 末:象形字,本指树梢,《说文解字》释为"木上曰末",引申为末端、次要位置。在礼仪场合特指卑位,《礼记·乐记》载"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郑玄注"隆杀,谓尊卑也",可见末位与主位的等级差异。
- 筵:形声字,《说文解字》训"竹席也",后特指宴饮时铺设的竹席,代指宴席整体,《诗经·大雅·行苇》"肆筵设席"即用此义。
二、复合词义
"末筵"作为合成词,首见于南朝文献,指宴席中距离主位最远的席位,承载三重内涵:
- 空间方位:字面指宴席末端位置,如《南齐书·王融传》"臣亦遭逢,生此嘉运,惟尘末筵,一叨在斯"即描述宴饮座次。
- 礼制象征:古代宴饮礼仪以方位别尊卑,末筵对应参与者的较低身份,《周礼·春官·司几筵》贾公彦疏"筵长于席,筵铺于下,席加于上",可见筵席布置的等级秩序。
- 文学意象:唐宋诗词常以"末筵"自谦,如陆游《答人贺赐苇带启》"缀鸿鹭之末筵",喻指自身处于群体边缘。
参考来源
- 汉典(www.zdic.net)汉字字形解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词条释义
- 《十三经注疏》礼制考释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末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mò yán
- 注音:ㄇㄛˋ ㄧㄢˊ
- 含义:指宴席中的“末座”,即地位较低者或谦称自己所处的席位。
二、文献出处与例句
- 《颜氏家训·勉学》(北齐·颜之推)
原文提到:“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
此处“末筵”指作者自谦身处末席,参与学术讨论。
- 明代韩上桂《经夏镇呈赠叶台翁师相》
诗句“枯崖亦与承膏泽,敢望开尊次末筵”中,“末筵”同样表达谦逊之意。
三、用法与近义
- 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或谦称场合,描述身份低微者的席位。
- 近义词:末座、末席。
- 相关成语:如“盛筵难再”“张筵设戏”等,均与宴席场景相关。
四、总结
“末筵”是带有谦逊色彩的文言词汇,强调席位等级或自谦身份,常见于历史典籍与诗词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颜氏家训》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狗子白蒙才广妨身赤虬错认颜标等闲人家地理数据敦惷额定功率放年学风幕风箫附集浮烁赶面高下其手黄鹄楼花朝月夜会解火上弄冻凌艰梗酱瓜儿机扣警励金匮石室津脉侃然累土聚沙令原之戚灵岳笼裙龙虾沦忽忙忙碌碌樠木门牓蒙箕眠倒面面厮觑粘菌宁息侵削确讯牲牲生务世官十率束马太平拳填实条褥铜浑遐布仙阙綫形动物闲艳效功消磨媟嬻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