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蹄的意思、馬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蹄的解釋

[horse's hoof] 馬的蹄子

詳細解釋

亦作“ 馬蹏 ”。1.馬的蹄子。《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三:“書籤藥裹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 姚雪垠 《長夜》四:“馬蹄踏上河邊的薄冰,發出清脆的破裂聲。”

(2).《莊子》篇名。以“ 伯樂 善治馬”為殘害“馬之真性”等比喻,抨擊儒家提倡仁義禮樂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狀态。後遂以指聽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學馬蹄。” 宋 葉夢得 《懷西山》詩:“外物委蟲臂,全生思馬蹄。”

(3).指箭靶。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自叙》:“執事未覩夫項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馬射》:“馬射左邊為月支二枚,馬蹄三枚也。”引申為射箭技巧。

(4).馬蹄狀的硯台名。 宋 高似孫 《硯箋·硯圖》:“曲水、八稜、四直、蓮葉、蟾、馬蹄。”

(5).馬蹄金。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蘇合油溲煙為墨,後 金章宗 購之,黃金一斤纔得一兩……近代惟 新安 羅龍文 所作,價踰拱璧,即一兩博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蓋墨之能事畢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蘇恭 曰:“沉香、青桂、雞骨、馬蹄、煎香,同是一樹,出 天竺 諸國。”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範·物名》:“蓴曰馬蹏。”參見“ 馬蹄草 ”。

(8).方言。荸荠。 ********* 《行易知難》:“又如現在的農業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該有多少。”《人民日報》1990.3.14:“問了北鄉的荷花魚,又問了 黃村 的馬蹄。”

(9).燒餅名。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三:“ 老程 回來了,端着兩大碗甜漿粥,和不知多少馬蹄燒餅與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話舊·貨聲》:“燒餅有吊爐、馬蹄兒、芝麻醬之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蹄”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馬的蹄子
    指馬足底部的角質結構,是馬行走時接觸地面的部分。這一含義最為常見,廣泛用于文學和日常用語中。例如:
    唐代劉長卿的詩句“草色青青送馬蹄”,以及杜甫“野店山橋送馬蹄”均以馬蹄象征行旅動态。

二、文化及文學延伸

  1. 《莊子》篇名
    《莊子·馬蹄》篇以“伯樂治馬”為喻,批判儒家禮樂制度對自然人性的束縛,主張回歸本真。後世以此引申為“順應自然”的哲學觀。
    例如杜甫詩句“全身學馬蹄”,即暗含對自然狀态的追求。

三、方言與植物

  1. 荸荠的别稱
    在部分地區(如廣東、福建等),“馬蹄”代指水生植物荸荠。其塊莖可食用,富含澱粉、膳食纖維及礦物質,有潤腸通便、輔助降壓等功效。
    例句:提到“馬蹄野豌豆”,即指荸荠類植物。

四、其他引申含義

  1. 箭靶、器物與象征物
    • 箭靶:三國曹丕《典論·自叙》中“俯馬蹄而仰月支”,以“馬蹄”指代箭靶。
    • 硯台、沉香等:古代文獻中,“馬蹄”也用于命名馬蹄狀硯台、馬蹄金(貨币)或作為沉香、莼菜的别名。

五、語言與結構


“馬蹄”一詞兼具自然物象、哲學隱喻和地域文化特色。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如文學作品多指向馬的蹄子或《莊子》哲學,而日常對話中可能指荸荠。更多專業釋義可參考《辭海》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蹄

馬蹄,是指馬蹄子所踩出的痕迹。馬蹄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馬和是。馬是其中的意思,代表着馬這個動物;是是指事物的性質、狀态。

馬蹄的筆畫數為11畫。

馬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在古代,人們需要用一些簡單的圖案來表示事物,因此就出現了許多象形字。馬蹄這個字的古代寫法中,馬的形狀比較明顯,極像一匹奔馳的馬;而蹄則是由兩個用于象征蹄子中間的橫線組成的。

馬蹄的繁體字是馬蹄。

在古時候,馬蹄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馬的形狀更加簡化,隻留下一橫代表橫線即可,蹄則是由兩個豎線代表。

以下是一個關于馬蹄的例句:在田野上留下了深深的馬蹄。

與馬蹄相關的組詞有:馬蹄鐵、馬蹄蓮、馬蹄糕等。

馬蹄的近義詞是馬腳,反義詞是車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