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的意思、画中有诗的详细解释
画中有诗的解释
画里富有诗意。 宋 苏轼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 摩詰 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詰 之画,画中有诗。”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下》:“《西清诗话》云:‘丹青吟咏,妙处相资,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状,而诗人能言之。’”
词语分解
- 画的解释 画 (畫) à 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刵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专业解析
“画中有诗”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绘画作品不仅具有形象美感,更蕴含着如诗歌般深远的意境和情思,使观者能超越画面本身,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共鸣和哲理韵味。其核心在于强调艺术作品“象外之意”的传达。
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艺术表现及文化影响角度详细阐释:
一、成语释义(词典角度)
- 字面义: 画面之中包含着诗意。
- 引申义: 指绘画作品意境深远,含蓄隽永,能引发观者如欣赏诗歌般的联想与情感体验,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强调艺术创作中“情景交融”、“意在象外”的美学追求。
- 权威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画中有诗”与“诗中有画”并列,释义为“形容画里富有诗意”。
- 《汉语大词典》:释为“画里富有诗意”。
二、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常与“诗中有画”并用,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艺术实践与宋代文人的评论。
- 核心出处: 北宋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字摩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此论精准概括了王维诗画艺术融通互渗的特点,成为后世品评诗画艺术境界的重要标准。
- 王维的实践: 王维作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画作(如《辋川图》)以水墨渲淡、构图空灵著称,不着痕迹地将隐逸情怀与禅意哲思融入山水意象,画面本身即如无声之诗。宋代《宣和画谱》评其“思致高远…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三、艺术表现特征
“画中有诗”体现的是中国艺术独特的意境美学:
- 情景交融: 自然景物(画)与主观情思(诗)高度融合,景为情设,情借景生。
- 含蓄蕴藉: 不直白表露,而是通过留白、象征、虚实相生等手法,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激发观者想象。
- 超越形似: 不满足于对物象的逼真描摹(形似),更追求传达内在神韵和画外之意(神韵、意境)。
- 诗画一律: 体现了中国古代“诗画同源”、“诗画一律”的艺术观念,强调不同艺术门类在精神境界上的相通性。美学家宗白华指出:“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
四、文化影响与价值
- 文人画的核心标准: “画中有诗”成为后世文人画的最高审美理想和品评准则,推动绘画从工匠技艺向抒写性灵、表达修养的文人艺术转变。
- 东方美学的精髓: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天人合一”、重视内在精神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美学特质,区别于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
- 跨艺术门类的启示: 这一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创作与欣赏,强调艺术应超越感官形式,触及心灵共鸣与哲理思考。
“画中有诗”不仅是对王维艺术成就的经典概括,更是中国艺术美学中关于意境创造的核心理念。它要求绘画作品超越视觉表象,蕴含如诗歌般深远的情思与哲理,达到“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至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精神性追求的集中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画中有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绘画作品蕴含诗意,通过视觉艺术传递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这一成语形容画作不仅具有形象美感,还富有诗歌的深远意蕴,达到诗画交融的境界。其核心在于视觉艺术与文学意境的结合,让观者在赏画时感受到如诗般的抒情与想象空间。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苏轼对王维作品的评价:“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作为唐代诗人兼画家,其作品以山水田园见长,诗与画均追求空灵禅意,成为“诗画一体”的典范。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常用作褒义,形容画作艺术性高超。
- 示例:
- “这幅水墨画远山含黛、孤舟独钓,真可谓画中有诗。”
- 中国文人画讲究“以诗入画”,追求画中有诗的境界。
四、延伸意义
这一概念不仅限于字面,更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追求:强调艺术形式的互通性,倡导通过有限画面传递无限诗意,实现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体验。
关联概念
- 近义词:诗情画意
- 诗画关系: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与“诗中有画”共同构成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画中有诗”既是对艺术作品的赞誉,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诗画同源的美学传统。
别人正在浏览...
翱翱笨货贬解别屋不静场杵超邈持螯把酒帝唐冬夫二心两意发荣滋长费礼抚今悼昔福寿绵长贵始国秉海纳百川赫剌剌横眉竖目合同鸿健环拿楎椸货驳假公济私贱值借喻金翅积雪封霜客食陵诮乱董董橹楯梅花阵梦松墓门木木樗樗耐火逆水行舟批假前首妾妃切言庆阴青玉虬穷雉散心商鞅讪讦生阜沈情射影戺庭手毫亭障痛悼网梭窝赃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