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心鹤貌的意思、枭心鹤貌的详细解释
枭心鹤貌的解释
比喻心恶貌善。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千年不死伴灵龟,梟心鹤貌何人觉。”参见“ 梟心 ”。
词语分解
- 枭心的解释 凶心;野心。 唐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兔迹贪前逐,梟心不早防。”《旧唐书·刘闢传》:“ 刘闢 生於士族,敢蓄梟心,驱劫 蜀 人,拒扞王命。” 天宝宫人 《孽海花》第七幕:“ 日本国 ,本同种
- 鹤貌的解释 .鹤的形貌。形容闲雅的仪态。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千年不死伴灵龟,梟心鹤貌何人觉。”.形容老人白发苍颜,体形瘦劲。 唐 郑素卿 《西林寺水阁院律大德齐朗和尚碑》:“又命简奉迎曰:鹅珠在冰雪
专业解析
"枭心鹤貌"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人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的虚伪状态。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外貌如鹤般清雅高洁,内心却如枭(猫头鹰)般凶狠狡诈,比喻人表面仁慈善良,实则阴险狠毒,强调外在形象与内在本质的强烈反差。该成语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揭露伪善。
二、语源与字义解析
- "枭":
古指猫头鹰,传统中被视为凶鸟。《说文解字》释为"不孝鸟",因其食母的传说引申为"凶逆、残忍"之意。如《诗经·大雅》"为枭为鸱"即以枭喻恶人。
- "鹤":
象征祥瑞、高洁,《诗经·小雅》称"鹤鸣于九皋",道家文化中更被视为仙禽,代表超逸脱俗的品貌。
- "心"与"貌":
构成内外对比,"貌"指外在仪态,"心"指内在品性,凸显表里矛盾。
三、文化隐喻与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过"枭""鹤"两种意象的极端对立,强化了道德批判:
- 社会批判:揭露伪装善意的阴谋者,如《东周列国志》中"外饰忠厚,内怀枭心"的描述。
- 文学修辞:常见于古典小说对伪君子、阴谋家的刻画,如形容权臣"鹤貌翩然,枭心深藏"。
- 现代引申:适用于批判职场、政治等领域中表面友善、背地算计的行为。
四、权威文献佐证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喻人外表仁慈,内心狠毒",列为经典成语条目。
- 《辞源》(商务印书馆):
引明清小说用例,强调其"貌善心恶"的核心语义。
- 古代典籍用例:
虽非直接出处,但《庄子·秋水》"鸱枭嗜鼠"的枭性描写,与《诗经》鹤意象共同构成文化认知基础。
五、同义与反义参照
- 近义词: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佛口蛇心
- 反义词:表里如一、肝胆相照
参考资料(附权威来源链接):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 http://www.hydcd.com
- 《诗经》释读 - 中华书局古籍库 https://www.zhbc.com
-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
- 《辞源》第三版 - 商务印书馆官网 https://www.cp.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枭心鹤貌”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字面意义与比喻义
- 字面拆解:由“枭心”(枭鸟的凶恶心性)和“鹤貌”(鹤的优雅外貌)组成,字面指外表如鹤般温雅,内心却如枭鸟般狠毒。
- 比喻义:形容人外表和善斯文,内心阴险狡诈,即“心恶貌善”。
出处与用法
- 来源: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有鸟》诗:“千年不死伴灵龟,枭心鹤貌何人觉。”。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与场景
- 示例:
如《有鸟》诗中描述的鸟,表面看似仙鹤般悠然,实则占据高位、暗藏攻击性,隐喻某些人表面谦和,实则工于心计。
- 应用场景:
可用于文学描写或日常语境中,批评伪善者或警示他人勿被表象迷惑。
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但“枭心鹤貌”更强调外貌与内心的反差)。
- 反义词:表里如一、心口如一。
该成语通过动物意象的对比,生动刻画了伪装者的两面性,兼具文学色彩与批判性,需结合语境灵活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本命辰标矩鼻镜啵滋补泻不栉朝闻夕死嗔忿忿齿轮传动错落高下带彩典治丰崇分散染料分条析理恭姜痼疾过月行菴简本奸非骄荒角巾接伴解差荆朴居作林郎门廊鸣哀明码陪位骈殒皮蹴毱辟彊园前筵清呗圊溷轻少庆裔启行曲肱氉皮沈括市俗释义酸迂天墀体夫停泊同疾妥妥卫奉威厌无斁夏炉冬扇相蓝香溪泉枵腹终朝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