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旄纛的意思、旄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旄纛的解释

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尔雅·释言》“纛,翳也” 郭璞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以旄牛尾为之,大如斗,在左騑马头上,所谓黄屋左纛。纛又谓之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崔圆》:“须臾渐近,楼船百艘,塞江而至,皆以锦绣为帆,金玉饰舟,旄纛盖伞,旌旗戈戟,繽纷照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旄纛是古代中国礼仪与军事活动中重要的仪仗器物,由“旄”与“纛”二字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下从构词、本义、用途及文化内涵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旄(máo)

    指以牦牛尾为饰的旗帜。《说文解字》释:“旄,幢也,从㫃毛声”,其形制为旗杆顶端缀牦牛尾,用于指挥或仪卫。《诗经·鄘风·干旄》有“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印证其作为使者仪仗的用途。

  2. 纛(dào)

    特指军队或帝王仪仗中的大旗。《玉篇·糸部》载:“纛,羽葆幢也”,形制多为丝绸所制,饰有鸟羽或旒苏,象征统帅权威。《周礼·春官·司常》注疏称“纛者,以旄牛尾为之,大如斗,系于左骖马轭”,可见其用于车驾仪卫。

二、复合词“旄纛”的涵义

“旄纛”连用始见于汉代文献,代指高级仪仗旗帜的统称,兼具礼制与军事功能:

三、文化内涵

旄纛融合了材质(牦牛尾、丝绸)、工艺(羽饰、幢形)与礼制等级,是古代“以旗辨位”制度的具象化。《礼记·曲礼》强调“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其中“招摇”即指纛旗,反映其天人相应的哲学内涵。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3. 顾野王《玉篇》,小学汇函本
  4. 郑玄《周礼注》,四部丛刊本
  5.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6.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7.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网络扩展解释

“旄纛”(máo dào)是古代帝王车驾仪仗中的重要器物,具体含义及特点如下:

  1. 基本构成

    • “旄”指用牦牛尾制成的装饰物,常用于旗帜、车马等仪仗用品;“纛”则是古代帝王或军队使用的大旗。两者结合后,“旄纛”特指帝王乘舆上以牦牛尾为饰的旗帜或翳蔽物。
  2. 功能与象征

    • 主要用于遮蔽、装饰帝王车驾,体现皇家威仪。其材质(牦牛尾)和形制具有等级标识作用,象征权力与尊贵地位。
  3. 相关延伸

    • 类似器物如“干旄”(以牦牛尾饰旗杆的仪仗旗)、“白旄”(军旗)等,均属古代礼仪中彰显身份的重要元素。

总结来看,“旄纛”是融合实用与礼制功能的帝王仪仗器物,通过材质和形制强化统治者的权威性。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女迸集蹦极本事人草约城区船坞答救诋贱读后感费气高榜膏烛柜签国手国胄后堂荒野黄攒蕈货驳监伺见兔放鹰节目牌惊异看脉可意夸诞枯骨税淩胁六案孔目靡知所措膜外牧监副目前欠挂铅桶器长奇观气应鹊黑羣后绕手蕊珠经沙堁神馆实福失筴铜墀同志退悔望浪望洋而叹晚就文朴稳协吴大皇帝翔埃相品香璎枭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