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三国 吴 主 孙权 。因谥号为“大皇帝”,故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薨,时年七十一,諡曰大皇帝。”《南史·王僧虔传》:“ 僧虔 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 吴大皇帝 、 景帝 、 归命侯 书、 桓玄 书,及 王丞相 导 、领军 洽 、中书令 珉 、 张芝 、 索靖 、 卫伯儒 、 张翼 十一卷,奏之。”
“吴大皇帝”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孙权的谥号,具体解释如下:
“吴大皇帝”一词源于孙权的谥号。据《三国志·吴志》记载,孙权去世后,群臣依其功绩追谥为“大皇帝”,故后世称其为“吴大皇帝”。这一谥号在历史上独一无二,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大”字作为谥号的皇帝。
孙权(182年-252年)是孙坚次子、孙策之弟,继承父兄基业后,通过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关键战役,巩固江东政权,最终于229年称帝,建立吴国。他统治期间推行屯田、发展经济、开拓海上疆域(如派卫温抵达台湾),并定都建业(今南京),为东晋南朝奠定基础。
“大皇帝”的谥号在历代帝王中罕见。部分学者认为,“大”可能体现孙权作为吴国开创者的功绩,或与当时吴国政治文化中对“大”的推崇有关。提到,这一谥号引发后世争议,有人认为其过于直白,但也侧面反映孙权在吴国的历史地位。
《南史》《三国志》等史书均以“吴大皇帝”指代孙权。例如《南史·王僧虔传》记载其书法收藏时,明确列出“吴大皇帝”手迹,佐证了这一称谓的官方性。
“吴大皇帝”专指孙权,是其谥号的直接体现,既彰显其作为开国君主的功绩,也因用字独特成为历史讨论的焦点。
《吴大皇帝》是指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他在位期间实现了吴国的独立,并且为吴国带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因此,人们将他尊称为吴大皇帝。
《吴大皇帝》这个词由三个字组成:
《吴大皇帝》这个词的来源主要是因为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的统治期间给吴国带来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繁荣,被尊称为“大皇帝”。
《吳大皇帝》是繁体中文中对应《吴大皇帝》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吴大皇帝》的汉字写法为「吳大皇帝」。
《吴大皇帝》统治期间,吴国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相关的组词有:
与《吴大皇帝》近义的词语有:
与《吴大皇帝》反义的词语包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