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慢仗的意思、慢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慢仗的解释

见“ 慢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慢仗"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角度解析。其中"慢"指迟缓、拖延,《说文解字》释为"惰也,从心曼声";"仗"本义为兵器持握,《广韵》注"仗,刀戟之总名"。二字组合后构成偏正结构,特指动作迟缓且缺乏章法的状态,常见于古代白话文献中形容行事拖沓之人。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标注为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华北官话区,用以描述"行动迟缓且缺乏条理"的行为特征。明代话本《醒世恒言》卷二十九有载:"这慢仗郎中,开方配药总不见效",此处借指医术平庸、行事拖拉的医者。

现代语言应用中,"慢仗"多出现于文学作品的方言对话描写,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将其归入冀鲁官话词汇体系,标注使用区域涵盖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等地。

网络扩展解释

“慢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核心词义
    指“没本事、不中用”,形容人或事物能力不足、效率低下。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提到:“那厮们慢仗些的,趁活捉了。敌他不过的,必致杀害。”

  2. 词源与变体
    该词是“慢帐”的异写形式,另有变体如“慢张”,三者含义相同,均用于贬义语境中表达“不中用”之意。

  3. 历史文献用例
    除《水浒传》外,元代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也有相关用法:“你这阴阳本慢仗,自家算不着,倒怪别人破你的法。”说明该词在元明时期较为常见。

  4. 现代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古语或方言残留词汇,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方言表达中。

  5. 发音与结构
    读音为màn zhàng(普通话拼音),由“慢”(迟缓)与“仗”(依仗)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依仗不足”,引申为能力欠缺。

建议需深入理解该词时,可查阅《水浒传》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奥澁白额虎秉成笔债不知就里忱恂吹拍大众生活鼎甲杜工部祠二雅飞絮肥重腐肠敷展干打垒轧朋友乖沴寒怆恨怅横阡后起画拉皇情讙说家传见伏讲覈焦鬲骄战稉粱谨敏久习觉识来稿狼居胥历精更始灵飙骊山露电麓薮妹壻排拶蟠峙却非殿确苦日夜警戒洒涕讪斥烧冷竈师老兵破水南树阴送赆索絶体趣无为而治祥树巷说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