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进身为官之路。《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操 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由此士大夫便渐渐的进身,然终因不切实用,又渐渐的见弃。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争却也日甚了。”
(2).指官场。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 陆虞仲 ﹞自登第后,愈篤学。其在仕路,以风节著。”《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当下母子正在舱门口观看这些船隻慌乱,却见 吴府尹 马船帮上来。夫人即叫丫鬟下帘掩门进去。 吴府尹 是仕路上人,便令人问是何处官府。”
“仕路”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进身为官之路
指古代通过科举、举荐等途径进入官僚体系的晋升通道。如《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中曹操所言“同登仕路”,即指共同踏入官场晋升之路。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个人通过特定方式(如科举考试)实现政治抱负的路径。
代指官场环境
直接指代官僚阶层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宋代《北窗炙輠》记载“在仕路,以风节著”,即描述某人在官场中以气节闻名。鲁迅在《儒术》中也用“仕路日塞”暗喻官场晋升渠道的堵塞。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自汉典等古代辞书及《三国演义》《醒世恒言》等古典文学作品。
仕路(shì l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仕”和“路”。
“仕”的部首是人,由5个笔画组成;“路”的部首是足,由7个笔画组成。
“仕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官员晋升的道路。
在繁体字中,“仕路”保持相同的意思。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可以将“仕路”写为“仕路”。
1. 他通过刻苦学习,走上了仕路。
2.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迈向成功的仕路之一。
仕途、仕宦、仕途坎坷、仕途漫漫
职业、工作、官途
退路、辞职、卸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