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旗旒的意思、旗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旗旒的解释

亦作“旂旒”。1.指铭旌。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序》:“敢撰德於旂旒,庶图芳於钟万。”

(2).泛指旌旗。《宋书·乐志三》:“赫赫大 魏 ,王师徂征……采旄蔽日,旗旒翳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旗旒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礼仪性装饰物,由“旗”与“旒”组合而成。从汉字结构分析,“旗”泛指绘制图腾或标识的布帛,象征群体归属;“旒”本义为旗帜边缘垂挂的飘带,后引申为帝王冠冕的玉串装饰,见于《周礼·夏官·弁师》对“玉旒”形制的记载。二字合称特指带有垂饰的礼仪旗帜,多用于祭祀、朝会等典仪场合。

在《诗经·商颂·长发》中,“龙旂十乘”的“旂”即与“旗旒”同源,郑玄注疏指出这类旗帜以交龙为纹、垂旒为饰,彰显威仪。汉代卫宏《汉旧仪》记载皇帝仪仗“建旗十二旒”,说明其等级制度功能。唐代杜佑《通典·礼典》详述不同场合旗旒的颜色与数量规制,印证其礼制内涵。

该词现代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例如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对《礼记·明堂位》“旂十有二旒”的考释中,仍沿用“旗旒”指代礼仪器物。

网络扩展解释

“旗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í liú,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指铭旌
    即古代出殡时用于标识死者身份的旗幡。例如南朝宋谢庄在《宋孝武宣贵妃诔序》中写道:“敢撰德於旂旒,庶图芳於钟万。”
    (注:“旂旒”为“旗旒”的异写形式)

  2. 泛指旌旗
    指代各类旗帜,尤其强调装饰性垂饰。如《宋书·乐志三》描述:“采旄蔽日,旗旒翳天。”


二、词源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籍《宋书》《礼记》或相关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凉衫百禽谤缺葆臧悲笳飑飑擘画不那不怿残凶垂晩蹙鞠端容独竖一帜耏门方丈洲法仪丰镐分野傅爰服装狗走狐淫何居回鹘昏罔蕉红开恩苛严扣定老成持重丽彩岭徼龙标买帐猫熊马骔盟好邈古目逆蟠峙轻量勤进七贤过关图羣疑然即容卫三箧色庄沈笃蛇蟠蚓结示爱食牌寺寝所司台观晚禾文僚汙黑无智夏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