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稊秕的意思、稊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稊秕的解释

败草粗秕。 唐 刘禹锡 《说骥》:“伯氏佐戎於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稊秕”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稊”和“秕”两字的含义来理解:

  1. 稊(tí)
    本义为“草名”,类似稗子一类的植物,常指田间杂草。在古汉语中,“稊”也用于比喻微小的、不重要的事物。例如《庄子·秋水》中“稊米之在太仓”,形容极其渺小。

  2. 秕(bǐ)
    指不饱满或空壳的谷粒(),引申为“无用之物”或“败坏的人或事物”。如《左传》中“用秕稗也”,将“秕”与“稗”(杂草)并列,均指无价值的东西。此外,“秕”也用于形容政事不善,如“秕政”指弊政。

综合词义:
“稊秕”可理解为杂草与空谷的合称,比喻无用、低劣或有害的事物。其含义与“秕稗”(败坏无用之物)相近,但使用更罕见。例如,可形容徒有其表却无实质的人或事物,或指社会中的糟粕。

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具体语境需结合古籍或特定文献分析。如需深入考证,建议查阅《说文解字》《左传》等典籍或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稊秕》的意思

《稊秕》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废弃的谷物或杂草”。通常用来形容废物或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稊秕》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禾”和“秕”。

“禾”是代表庄稼的部首,它在《稊秕》中的位置是在左边。

“秕”是代表稻谷的部首,它在《稊秕》中的位置是在右边。

《稊秕》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稊秕》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篇》中,是一个古代的谚语。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农民在收割庄稼的时候,会将谷物中的杂草和废弃的种子挑出来,这些杂质被称为“稊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废物或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繁体

《稊秕》的繁体字为《穢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庄稼的部首“禾”有多种变形,根据不同的版本和书法风格,它可能会被写成“禾”、“卄”或者“林”。

稻谷的部首“秕”在古代写法中常常写成“卩”。所以在古时候可能会看到类似“禾卩”的写法。

例句

1.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稊秕上。

2. 这些废旧家具就像是房间里的稊秕,需要丢弃掉。

组词

稊秕堆、稊秕草、稊秕屑

近义词

杂草、废物、垃圾

反义词

珍宝、宝贝、宝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