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死城的意思、枉死城的详细解释
枉死城的解释
旧谓阴间枉死鬼所住的地方。《水浒传》第二一回:“七魄悠悠已赴森罗殿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
词语分解
- 枉的解释 枉 ǎ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枉道。矫枉过正。贪脏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
- 死城的解释 已无人居住或毫无生气的地方如一个被废弃的城市或市镇
专业解析
枉死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宗教文化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 枉死:指非因寿终或自然原因而死亡,含“冤屈、无辜丧命”之意(《汉语大词典》)。
- 城:喻指特定区域或聚集场所。
合义:字面指“冤屈而死者聚集之地”。
二、宗教文化渊源
源自中国民间信仰与道教、佛教冥界观念,为虚构的阴间场所:
- 职能定位
传说中由阎罗王管辖,专收容阳寿未尽却横死之人(如自杀、被害、意外身亡者),待其原定阳寿终结后,方转入轮回(《中国鬼神文化大观》)。
- 文学记载
- 《西游记》第十一回:“唐太宗魂游地府”情节中,描述枉死城内“冤魂缠索”,映射因果报应思想。
- 《聊斋志异》多篇故事提及枉死城,强化其作为“冤魂暂居地”的意象(卷三《李伯言》)。
三、现代引申义
脱离宗教语境后,常用于隐喻:
- 社会批判:代指制度不公导致群体性悲剧的场所(如“矿难频发,此地已成枉死城”)。
- 文学象征:喻示冤屈与无解困境的集合体(如小说中战争废墟被称为“现代枉死城”)。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枉死”词条.
- 马书田《中国鬼神文化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冥府章节.
-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中华书局点校本.
- 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枉死城是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中关于阴间的概念,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枉死城是传说中阴间收容非正常死亡者(即“枉死”)鬼魂的场所。所谓“枉死”指因自杀、灾害、战乱、意外、谋杀等非寿终正寝的方式含冤而死的亡灵。
二、位置与主管
- 地理位置:位于阴曹地府丰都大帝殿右侧,毗邻奈何桥和血盆苦界。
- 管理者:由十殿阎罗中的第六殿阎罗王卞城王主管。
三、功能与规则
- 枉死城是临时居所,亡灵需在此等待原本阳寿到期后方可进入六道轮回。
- 冤魂需亲眼见到害死自己的凶手在阴间受刑后,才能消除怨恨并转世。
- 地藏王菩萨每日在此超度亡灵,助其解脱苦难。
四、文学与典籍记载
- 佛教典籍《玉历宝钞》明确记载其存在。
-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提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
备注:该概念融合了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元素,不同文献细节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内涵一致。
别人正在浏览...
阿妹阿太别无二致财赀参驳曹属诧绝错带雕流二化螟方宾封茅分门别户佛坛鲠噎拱候拱押棺殓官政鬼摸脑壳顾菟好语黑古溜秋后先黄粱美梦回击浑浑沉沉讲序劫杀接头炯诫极沈就伴纠慝镌功剧战扣楫中流立眉竖眼鳞萃比栉霖澍驴驹媚前程远大凄冷秦头弃瑕录用崎峣气翼船觑付狨韀三反四覆三官堂烧燔诗礼传家嗜欲衰政寺棘台鼎瓦壠班霞友云朋西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