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贫恤独的意思、矜贫恤独的详细解释
矜贫恤独的解释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词语分解
- 矜的解释 矜 ī 怜悯,怜惜:矜悯(怜悯)。矜惜。矜恤。 自尊,自大,自夸:矜夸。矜伐。矜恃。骄矜。 庄重,拘谨:矜持。矜重(恘 )。 矜 í 矛柄。 矜 ā 古同“鳏”。 笔画数:; 部首:矛; 笔顺编
- 独的解释 独 (獨) ú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 * 。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专业解析
“矜贫恤独”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古典成语,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如下详细阐释:
一、语义解析
-
字义拆解与组合:
- 矜 (jīn): 本义为怜悯、同情。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矜”有“怜惜;同情”之义(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1997年)。
- 贫 (pín): 指贫穷、贫困的人。
- 恤 (xù): 本义为忧虑,引申为体恤、怜悯、救济。王力《古代汉语》中指出,“恤”有“顾念,怜悯”之意(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 独 (dú): 此处指年老无子女依靠的人,即鳏寡孤独中的“独”。《礼记·王制》郑玄注:“独,老而无子者。”
- 组合起来,“矜贫”即怜悯、同情贫穷者;“恤独”即体恤、救济无依无靠的老人(特指无子者)。整个成语意为同情和救济那些生活贫困以及年老孤独、无人赡养的人。
-
整体含义:
该成语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和社会责任,强调对社会中最弱势、最需要帮助的群体(贫困者和孤老) 的关怀与扶助。它描述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行为,即主动关心、怜悯并实际帮助这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成语直接源于北齐魏收所撰《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此句赞扬了体察忠孝、怜悯贫弱、接纳直言、杜绝谄媚的美德(魏收,《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语体与使用: “矜贫恤独”属于书面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古典文献的叙述、评论中,用以形容或赞扬个人(尤其是为政者或仁人志士)或某种政策、风气具有关爱弱势群体、施行仁政的品德。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讨论传统美德、社会福利或相关历史文献时仍会出现。
三、核心意义总结
“矜贫恤独”的核心内涵是对贫困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深怀怜悯之心,并付诸行动给予体恤和救济。它超越了简单的施舍,强调的是发自内心的仁爱和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矜贫恤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 pín xù dú,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矜:怜悯、同情。
- 恤:周济、救助。
- 独:指老年无子、孤独无依的人。
整体含义是怜悯贫苦之人,救助孤独无依者,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扶。
2.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出自《魏书·高闾传》中的记载:“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体现了古代对仁德品行的推崇。
3.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宾语,用于描述善行或政策。
例:政府推行矜贫恤独的政策,完善了社会福利体系。
- 近义词:矜贫救厄、恤孤念寡。
- 适用场景:常见于文学、历史或社会议题中,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责任。
4.现代意义
这一成语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可引申为倡导社会慈善、公益行动,或呼吁关注贫困、孤寡等群体的生存状况。
别人正在浏览...
澳甲百六公八流保生北郭仓皇出逃琤琮承学赤参笞斗斥责抽心此恨绵绵大壑淡不剌蹈履电离平衡點缺弟昆斗八短忽荰蘅笃谨读众非此即彼飞沿走壁风虎贲信佛豆概念化高挥高率红不棱登讙说豁辣尖担两头脱祭典杰特阶资谨护旧心磕擦擦烂料烂漫天真雷嗔电怒类新星变星挛牵门牡靡坚蜜苏男室女家歉薄青林客纫缝沙浦生道誓状守钱虏忘私咸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