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接受贿赂,放走敌人。 明 陈子龙 《诸将》诗之四:“诸军皆卖贼,天意厌昇平。”
“卖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来源中有两种解释,但主要指向以下内容:
接受贿赂,放走敌人
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被提及。例如,明代陈子龙的诗句《诸将》中写道:“诸军皆卖贼,天意厌昇平”,即暗指军队受贿纵敌的行为。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因私利而背叛职责的负面行为。
出卖朋友或背叛同伴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现代用法可泛指出卖信任的行为,例如:“他为了利益卖贼,背叛团队”。但这一含义在传统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词义的扩展或误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卖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与坏人为伍,与罪犯为伍。
卖贼这个词的部首是贝,总共有13个笔画。
《卖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在小说中,贾宝玉与贾府中的一些人结成了伙伴关系,一起进行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后来这些人被称为“卖贼”。
卖贼的繁体字为賣賊。
在古代,卖贼的汉字写作“賣賊”,用的是繁体字。
他们之间勾结在一起,彼此卖贼,企图从事非法活动。
卖贼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卖国贼、卖友贼。
与卖贼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连累、同流合污。
与卖贼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正直、廉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