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门廕 ”。谓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晋书·儒林传·范弘之》:“ 石 ( 谢石 )阶藉门荫,屡登崇显。”《新唐书·杜羔传》:“子 中立 ,字 无为 ,以门廕歷太子通事舍人。”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田臾传》:“公第以门荫得官,虽尝纳粟献钱,要无大功於朝。”
“门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凭借祖先的功勋或地位,子孙得以循例获得官职。以下是详细解释:
此制度在明清逐渐被科举取代,但作为历史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
《门荫》是指门口或门廊下的阴影。这个词形容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在门口或门廊下寻找阴凉而遮蔽阳光。
《门荫》的拆分部首为“门”和“艹”,其中“门”是门的意思,“艹”表示草部,表示与草有关。《门荫》一共有12个笔画。
《门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意为门前荫凉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逐渐进入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門蔭》是《门荫》的繁体字形。
在古时候,门的字形是“戶”,而荫的字形是“蔭”。所以古代人们将《门荫》写作《戶蔭》。随着时间的推移,门的字形逐渐演变为现代的“门”,荫的字形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荫”,才形成了现代汉字写法。
1. 在炎热的夏天,我喜欢坐在《门荫》下读书。
2. 我们找了一个树下的《门荫》坐下来休息。
3. 奶奶喜欢坐在门廊下享受《门荫》。
1. 门前荫凉
2. 茂盛的树荫
3. 荫庇
1. 门廊
2. 影子
3. 阴凉处
1. 阳光普照
2. 暴晒
3. 曝露
【别人正在浏览】